兴义“大红袍”是一种优质红橘,曾在贵州省果品评比中被誉为“省内红橘之冠”。兴义生产“大红袍”的历史悠久,据记载已有200多年栽培历史,能够繁衍至今,是因为它的优质高产和抗逆适应性等优于其他橘类。据19世纪初叶编纂出版的《兴义府志》记载:“橘产兴义县与普安厅交界之顶效者佳,大如茶杯,皮薄而味香甜,媲美于蜀、粤、闽橘”。之所以称之为大红袍,是因为橘山人氏陈以藤首先种植红橘。当橘成熟时,樱红的橘子挂满枝头,颜色与陈穿戴的大红衣帽相似,世人于是给红橘取了个“陈大红袍”的雅号。久而久之,“大红袍”就取代了“红橘”的名称,一直延用至今。
兴义“大红袍”对气候要求极严,年均气温不能过高,但不能低于15℃。元月份平均气温又必须在5℃以上,而四季如春的兴义中部广大地区都具备大红袍生长的气候条件,其中尤以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沿岸的马岭、桔山、顶效三镇的条件特别优越,形成了规模生产。兴义“大红袍”在“文革”前达到过100万公斤以上,外销50万公斤左右。虽在“文革”中产量有所下降,但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大红袍”得到了迅速发展,年产量达到400~500万公斤。
兴义“大红袍”经贵州省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化验分析,每100毫升果汁含糖量为7.38克,含酸0.44克,糖酸比16.77,可溶性固形物为百分之十。“大红袍”具有酸甜可口、果肉细嫩、汁多化渣、风味浓醇的特点。加之果大皮薄、色泽鲜艳,在寒冷的元旦、春节之际,透出喜庆之色,成为馈赠亲朋的佳品。兴义“大红袍”早在解放前就行销昆明、贵阳、南宁等地,解放后远销港澳,被港澳顾客誉为名牌佳果。1982年在贵州省和全国果品鉴评会上,被推为全省红桔之冠,名列全国果品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