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特色小吃—侗家糍粑

   浏览量:6930

  糍粑,又称“年粑”,是侗家人过春节时最为喜爱的食品,也是用作向亲友“拜年”的一种上等礼品。先辈老人讲:“拜年拜年,糍粑上前。没有糍粑,不叫拜年”。可见糍粑对亲友拜年的重要。因此春节时,不论城市村乡的侗家人都要制作糍粑,少则二、三十斤,多的上百斤。

贵州特色小吃—侗家糍粑

  侗家人制作糍粑,十分讲究。首先选好米,筛出稗子,去掉谷壳,簸除灰尘,在冷水中用手将米搓揉数次,倒去浑水,而后用温开水在木盆中浸泡三至四个小时,倒在竹筛中滤干,再用木甄蒸熟。当闻到香味时,即可分次放入木槽或石槽内,两人用木槌(粑槌)将米饭杵烂,“打糍粑”即由此得名。然后用槌搅起,放在门板上。作糍粑的人,便将杵烂的米饭捏成大小匀称的粑团,整齐有序地摆在方桌上,一般每次(指每槽)作三十个。再用同样的另一方桌,将粑团压成扁形,待冷却后取下,按五个一塔堆砌。又白又圆的糍粑就这样做成了。为了在捏糍粑团时不沾手、不粘桌,可用煎好的茶油和蜂蜡,抹在手掌中和两张桌面上,使粑光滑圆润。有的侗家人还讲究用红色在糍粑表面印上松叶、竹叶或梅花,以表松竹迎春、梅报新春之意。

  侗乡糍粑据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开始只捏成粑团,不压扁。后为为了便于存放(泡在清水中,如能勤换水,可保持六个月不变质),才改进将其压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