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胜地——爱和,位于镇远县金堡乡,包括上搞咬、下搞咬、爱和、元兆等四个行政村。453户2568人。“爱和”苗语称“嘎露”,为“美好、甜蜜”之意,是一个纯苗族村寨。著名的《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野羊塘将军大战,歌舞地酋长劫营》中的苗族大本营是金狗洞,即现在的金堡。据明代《一统志》记载:金堡原名“金狗洞”,后改名为“金堡”。
爱和苗族古歌里,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传说很古以前,苗家住在一片有水有草的平原里,人口越来越多,种的粮食不够吃,纺的棉布不够穿。六位公公共一把柴刀砍柴,他砍你不得砍,砍来的柴不够烧;六位婆婆共一个纺车,她纺你不得纺,纺得的纱不够鸡达(小孩)们做裤子穿;六个嫂嫂共一个礁舂米,她舂你不得舂,舂来的米不够吃;六个娃娃共一条被,他盖你不得盖。族里最老的公公对各位公公说:“这种日子没法过了,我们分开过吧!,让一些人顺着日落方向走,到了太阳居住的地方会找到好日子的”。公公们都同意了,于是,代熊、代萤、代苏、代穆几位公公各带一支队伍朝太阳落山的方向走去。临上路,妈妈带着纺车,爸爸带着墨线,哥哥带着锄头,弟弟带着犁耙,嫂嫂带着簸箕,妹妹带着花绣,跟着几位公公往西走。走呀走呀,走到了四脚山,带头的公公四脚四手地爬过了,大家也跟着爬,山那边是一片水草丰盛的地方,留下代熊。余下的的又跟着几位公公往前走,弯腰穿过了荆棘丛生的弯腰冲,又留下了代萤。余下的跟着几位公公往前走,攀过了刺藤山,又留下了代劳。余下的继续滚过石刀山,涉过烂泥冲、冰柱山,顺着玩山来到了一个树木兴旺,山青水秀的地方,代穆公公留下来说:“我们就在这里安家,地形象个金水盆,我们的好日子就从这金盆里滚出来”。公公们用带来的墨线伐树盖房子,妈妈们用带来的纺车纺纱织布,哥哥们用带来的锄头开荒,弟弟们用带的犁耙犁田,嫂嫂们用还的簸箕簸米,妹妹们用带来的花针绣花。满坡满岭的荒山开出来,满山满沟的梯田挖出来,种上了稻子和棉花,生活慢慢宽裕了,忧虑慢慢消除了,娃娃们吃上了饱饭,穿上了新衣。这里后来就成了苗族聚居的搞咬。代穆公公这支家族的人口越来越多,也只好让他的六个儿子带着各自的家人分开居住。他的六个儿子带着各自的家族就分开了,就形成了金堡乡的上搞咬、下搞咬、爱和、元兆、贵度、贵界等六个苗族村寨。代穆公公的六个儿子中有一位叫汗公的,带着自己的家族,沿着搞咬的河流往下走,看到一个南北两边有几条龙围绕的地方,山坡下有一条清河,山坡上有一群古树,中间有一口永不干涸的池塘,心里高兴极了,就定居下来,就取名为“狡过”。解放后,村寨首届领导和负责人就把寨名改为“爱和”。汗公的家族经过辛勤的劳动,过上了不错的生活。现在,汗公的坟还在理老王勤(苗语)家门口的那片空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