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抖落史书的尘埃,找寻了时间走过的印痕。乏黄的纸张记载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沧桑历程,述说那些少有人知的故事……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泉口住着一族巴人的后裔,当时诸侯分割,烽烟火起,战乱不断。人们用诗诉说当时十子从军九不归的残酷现状。
故乡别兮天路远
出不入兮往不回
身首离兮鬼神怯
魂魄漂兮家难归
那时的母亲面对骨肉分离,承受着撕心裂肺之痛。唯一能为儿子准备的就是一袋特制的干粮——豆腐干,能在作战时解饥。从军的儿子们把豆腐干除当战场上干粮外,还把它当着纪念品切成粹丝丝,在思念亲人时和着泪水慢慢品味。
后来,巴人后裔为纪念从军牺牲的族人,便把豆腐丝的制作工序代代相传,直到今天的泉口人民把它推上餐桌,成为一道美味可口的佳肴。
又传,开皇十九年,当朝皇帝一心想得到武陵山脉这族剽悍勇猛的巴人部队,于公元589年在泉口衙宅设立庸州府,管辖当时的石城、扶阳、务川三县。公元604年,当朝皇帝在古庸州的泉口马喇选中一名妃子——人们尊称为金芝姑婆。被千里迢迢送至皇宫后,由于水土不符、饮食不惯,加之思乡情结,便一病不起。看着娇美的人儿逐渐消瘦,皇上非常怜惜,叫上皇宫所有的御医医治,都无起色。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早晨,皇帝放下繁忙的国事,陪金妃到花园散步,突然一袭香味扑面而来,金妃闻着香味,精神逐渐清爽,此景皇帝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并关切问她闻到了什么?她娇媚地答到,她臭到了家乡的豆腐香。皇帝又笑问,想吃到它吗?金妃笑而不答,于是皇上便派飞马传信,让金妃的家乡速送豆腐进宫。当飞马万里传信至家乡亲人时,也是半月有余。家乡亲人听说金妃生病,非常担心,便连夜赶制了豆腐,可是又因水豆腐不便携带,亲人不得不又把豆腐用木炭火烘干,当飞马一程一程转送到皇宫时,豆腐变得坚硬,妃子又久病在身,侍从只得把干豆腐切成粹片或粹丝,金妃才能吃下。说来也奇怪,金妃就这样吃着亲人做的豆腐丝病也漫漫地好了。皇上为了表示对她的疼爱,更下旨御厨,凡他与金妃共餐时必加一道菜——豆腐丝。为保证皇宫不缺此菜,更指令古庸州府按时供货。古庸州府为随时能买到此豆腐,就下令所有村民都要学会做此菜,就这样豆腐丝成为古庸州的贡品。从此豆腐丝更在泉口民间推广开来,并成为一道可口的佳肴。
后因政权腐败,庸州府仅存21年,加上泉口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重山阻隔和豆腐丝的保值技术有限,一道可口的佳肴被深深埋没于大山深处。到2003年后,通过县里举办农特产品展销,泉口豆腐丝才又逐渐被人们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