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大方县一举摘下“中国天麻之乡”的牌子,大方天麻也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经过多年的打拼,在天麻产业化进程中,大方县占据了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优势条件,也迎来了做大做强的最佳时机
常说天麻佳品出贵州,凭借着漂亮的外观形状和优异的内在品质,大方天麻从贵州天麻中脱颖而出。正是这些特质,2008年,大方县一举摘下“中国天麻之乡”的牌子,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大方天麻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再加上仿野生种植技术等专利技术优势,在产业化道路上的打拼和延长产业链的努力,大方天麻产业占据了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优势条件,也迎来了破茧成蝶的最有利时机。
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知识不断深入人心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对天然药物和天然保健品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这自然推动对天麻的需求和天麻深加工产品的创新。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国际国内贸易的频繁往来,国外、国内两个市场给大方天麻提供了偌大的空间。据资料统计,我国年需天麻约2万吨,年出口天麻500吨左右。在国内市场上,天麻大省陕西年产天麻3000多吨,占了市场份额的20%左右,其他省市天麻的产量均不高;在国外市场,包含大方天麻在内的中国天麻在东南亚各国颇受欢迎,市场需求日益扩大。虽然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给天麻产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负面的影响极其有限。只占国内销售市场约1%的市场份额的大方天麻,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急需扩大天麻的产量和稳定提高天麻的质量。同时,世界生物保护组织已将兰科植物划入保护范围,禁止所有野生兰科植物的贸易,作为兰科植物的野生天麻推出流通领域只是时间问题,这又给具有专利技术的大方天麻仿野生种植技术填补空白的机遇。
地利。天麻是传统的祛风良药,加之能补脑抗衰,从而成为国家法定的药食两用物品。大方县丰富多变的小区域生态环境孕育出了品质特异、声名远播的大方天麻,其外观性状、内在质量都有大方独特的烙印,特别是衡量天麻品质的核心指标——天麻素含量尤其高。据权威数据,大方天麻的天麻素含量在0.5%-1%之间,家种的天麻的天麻素含量在0.23%-0.98%之间,而大方仿野生天麻的天麻素含量最高达到了1.05%,这一硬性指标均超过全国其他产区。除这一“地利”外,2008年,大方县又荣膺中国天麻之乡称号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8月27日,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组织六位专家审慎评审,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行文授予大方县“中国天麻之乡”称号,建议大方县进一步发挥资源和品质优势,促进天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11月5日,国家质检总局以2008年第122号公告的形式,批准对大方天麻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明确保护范围为全县36个乡镇,并对专用标志使用、质量技术要求作了明确。这几大“利器”让大方县在天麻产业化进程中占尽了地利。
人和。大方天麻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早在1957年,大方县试验成功天麻的无性繁殖栽培技术,上世纪70年代大方就普及了天麻人工种植,30多年来实践形成了具有大方地域特色的栽培技术。另一方面,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高度重视中药产业的发展,推动中药现代化,相继制定了《中药现代化产业行动计划》、《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省地两级将中药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加以培养,省里出台了《关于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毕节地委、行署发布了《毕节试验区中长期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规划》,为天麻产业的提速、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大方县紧紧抓住机遇,从2000年起即把中药材种植列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特别把大方天麻的研究、发展和产业化进程纳入了“十一五规划”,编制了《大方县天麻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系列优惠政策,组建天麻协会和其他中介组织,整合企业资源,在资金上予以倾斜,大力引导扶持天麻产业。同时,天麻种植具有投资小、周期短、效益高的特点,以天麻仿野生种植为例,农户每平方米投入不到30元,种一次管四年,每亩收益是种植粮食的两倍以上。种天麻赚钱已成为广大农户的共识。如今,全县的天麻种植农户逾万户,拥有良好的发展天麻产业化的群众基础,夯实了天麻产业链的“链端”。这些都为天麻产业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完成产业升级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