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艺术(苗族歌舞)之乡”——郎德

   浏览量:4155

郎德苗寨      雷山县郎德上寨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凯里市与雷山县交界处,离县城30余里。全寨百来户人家,500余人口,全是苗族。寨前清溪长流,寨后竹木葱茏,四壁青山如画,堂前瓜果飘香。清代贵州“苗民起义首领杨大陆就出生在这里。

      郎德上寨以它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群众性的苗族歌舞以及别开生面的民风民俗,展示出强大的艺术魅力,每年迎接大批中外游客。据统计,近5年共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由一批青少年组成的村寨文艺队伍还应邀赴北京、西安、广州、深圳、上海和河北省野山坡苗寨表演。

      郎德上寨的歌舞与这里苗族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日活动水乳交融,每个节日都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内涵。农历四月八的“爬坡节”,有本寨和邻村的上千青年男女爬坡比赛和对歌联谊活动;农历七月的“吃新节”,为庆祝夏粮丰收,全寨群众根据各自爱好,在一定的场所举行斗牛、斗鸟、赛马、跳铜鼓舞、吹芦笙等文艺活动;历十月过苗年,是寨子里最热闹的日子,男女老少汇集到村

          苗寨的歌舞让人陶醉

中心在用鹅卵石仿铜鼓面纹镶嵌成的铜鼓场上,在有声望的鼓师敲击鼓点的指挥下,大伙围着铜鼓,踏着节奏边吹芦笙边跳舞。更为浩大的节日活动叫“牯藏节”,每十三年才过一次。这是苗胞们的祭祖佳节,其形式是屠牛祭祖。是时,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围绕屠牛仪式吹芦笙、跳铜鼓、对酒歌、唱苗戏,老人走亲访友,青年男女游玩。有时活动长达13天最短热闹三五天。邻近寨了的客人前来参加活动或探望亲友时,还举行隆重的礼仪:主人们用米酒和苗歌在路口设“拦路酒”迎接客人,边唱歌边用碗向客人敬酒,这种礼仪少则三道。若迎贵宾、长辈、大官则是十二道,最后一道设在寨门口。在古色百香松柏缠绕的寨门上,一对系着红绸的牛角酒杯高挂门上,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或漂亮的姑娘双手捧着牛角杯向来客唱歌敬酒。

      郎德上寨的节日文化活动,成为当地民族风情旅游的内容,国内外宾客慕名而至。当他们颇有几分醉意之后,就被热情的主人带到铜鼓场上,观看他们吹笙跳舞。忽儿,一群年青主人便会按男邀女,女邀男的方式请客人加入“踩铜鼓”舞蹈行列。这是一种郎德苗民传统的集体舞,节奏缓漫,舞姿稳分健,好看好学,老少适宣。过去“踩铜鼓”舞多有娱神之意,现在完全成了一种欢乐的群舞。鼓师们觉得单敲铜鼓,那声音只脆而不扬,不足解兴,于是乎有人想出点子,在鼓师敲打铜鼓的同时,另一人双手捧个透空木桶,随着鼓点同步“畏”桶,使铜鼓发出“嗡嗡”的共鸣声,这声音可以传出三五里远,在群山中回荡。参加跳过踩铜鼓舞的外地人往往会停下舞步去寻觅这共鸣声的缘由。热情的苗家姑娘

      从铜鼓场下来,主人们又三三两两地将客人请到各自家中,摆开了酒歌伴着的迎门酒。歌词大意唱的是“欢迎贵客到我家,又喝米酒又吃粑,酒醉饭饱我高兴,不吃不喝我不饶他”之类的客气话。喝过进门酒,坐到堂屋头,主人便倒茶递烟,互相问长问短,然后主人唱苗歌。一般是女主人唱歌男主人吹芦笙伴奏。如有活泼的小姑娘在场,自然又会邀请客人在屋中边唱边舞;可以说,到郎德上寨的人,从进寨到出寨,基本上是沉醉在歌舞之中。临别好客的主人也许会赠送一把精制的小芦笙,让你把苗寨的情和意带到新的旅途,让你把朗德上寨的歌和舞带到五洲四海,让天下人都知道,在贵州高原上有个引人^胜的歌舞之乡。

      1995年,郎德上寨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苗旌歌舞)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