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农民画
已成为我国一种新型民间绘画的农民画,因地理式分解环境、生活习俗和民族成分有别而各具独特艺术风格。黄平的农民画起步于1983年。20世纪80年代初,黄平青年农民在生活与艺术结合点上体验新的尝试,成功地用绘画的形式反映发生在身边的生动形象,以百姓传统习俗节日活动、工艺劳作、山乡野趣、神话传说和鲜活的生活情节,将苗族传统工艺挑花刺绣、泥哨和亻革家蜡染纹样巧妙运用到民间画创作中去,把情趣的生活细节适当夸张和取舍、变形。色彩上单纯中求丰富,简练中突出个性;画面线条,色块和谐。焕发着特有的质朴、纯真和浓郁的民族乡土气息。黄平县文化部门因势利导,举办多次民族民间绘画创作培训班,集中绘画骨干进行民族民间工艺研究开发,从而使饱含浓烈民族生活特色的农民画短时间内层出不穷,先后有130人次的340余件作品在州、省、全国展出50人次的60余件作品获奖。廖如君的《亻革寨春声》、罗荣华的《采山果》获全国二等奖,杨再武的《我家的鸭群》获全国三等奖,有8人14件作品被国家级艺术单位收藏,部分作品出
黄平泥哨俗称泥叫叫,本是无人考证源于何时的当地苗族民间传统儿童玩具,随着民间艺人的艺术加工改良,影响越来越大,现已成为馈赠、陈列的民族民间工艺佳品。制作上,用粘土捏制成形,留有回气孔,阴干后用木屑或谷壳沤烧取来去灰描上色彩,最后上亮油做成,可吹出响声。造型取材飞禽走兽、鱼虫蛙蝶、神话人物、虚拟民间吉祥动物、突出、夸张头面部位。哨体形状大小不一,品类上百,姿态万千,稚气朴拙却生动传神,十分逗人喜爱。1986年,县文化局在风景秀丽的飞云崖设立泥哨工艺车间后吴国清、罗荣华、潘兴福、罗永福等著名民族民间艺人的泥哨作品脱颖而出,成为黄平泥哨品牌,蜚声日甚,远近扬名,销售海内外,深受欢迎。1992年夏,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与河北艺工作者野山坡旅行社联合征集南方民族工艺品,泥哨成品和半成品就是从这里送出。1993年,黄平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泥哨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