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寺晚钟
东寺晚钟即东山寺。在县城东0.5公里处,一山拔地而起,高出地面60余米。山上林木葱茏,藤蔓荫深,遮天蔽日;山势险峻,三面均是悬岩,只西面有一曲径可以攀登。山腰有一寺庙,名曰东山寺,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以后多次重修。寺庙由正殿、前殿、钟楼、鼓楼、山门组成。正殿“梵帝宫”,系5间并排悬山式木结构建筑,通阔18.71米,进深7.75米,9架梁,木浮雕花枋支撑,瓜柱雕各式花纹图案,青瓦屋面。前殿亦系悬山式木结构建筑,四角翘首,阔21.52米,深8.72米,前有斜形靠背栏杆走廊作上山通道,如悬空楼阁。前后殿间左厢为钟楼,构成梯级四合天井。钟楼内原悬铁铸大钟一口,日暮方击,钟声悠远可达20公里外,故名“东寺晚钟”。
寺后30米处有一洞,洞前有观音阁。阁前俯瞰,全城尽收眼底,夜景尤为壮观。寺阁间有108级曲折石径相通,石径左沿栏杆由108节石龙构成,龙随石径起伏,蜿蜒而上,尾起于寺后,头达于阁旁,全长58.5米。
东山由大理石与石灰石相间构造,山上溶洞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即观音阁后的慈云洞,洞内钟乳形似观音。中层一为打拳洞,洞内宽敞平坦,乃昔日僧侣习拳练武的地方;二为穿洞,洞口西向,从东山寺左右侧入,东通后山上入打拳洞,洞径南壁中部有窗洞开于绝壁,引光入洞便于穿行。下层由大小不同的溶洞组成,分布山麓东南一带,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有洞。
山上石刻壁题共16处。其中,清同治年间军门提督赵达庵题的“佩剑披云”字大如斗,笔力遒劲,醒目壮观;民国时期织金县长王佐题刻“出岫云蒸”圆润浑厚,笔法欧苏。还有多处小字石刻,亦足供观瞻和研究。
山西南麓有白帛石佛塔数座,均为七级塔墓,现尚存两座,一座系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的临济宗三十七世塔,另一座为建于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的临济宗三十八世塔。
东山乃织金城关群众游览之胜地。特别是每年端阳节这天,城内及周围各族男女皆会集于此及附近山上对赛山歌,古朴民风洋洋洒洒,雍和气象其乐陶陶。有诗咏之曰:
瑰丽山靡昼日开, 云峰翠掩涤尘埃;
发人猛省端无价, 古寺钟声夜半来。
西山早雪
在县城西南7.5公里处,一岭南起教化箐(今鱼塘村),北至斗篷山,蜿蜒横亘10余公里。岭上峰峦叠伏,面东绝壁如削。其中白雾塘后面一段长约4公里、高100余米,岩壁皎洁,早晨于城中登高西望,宛若皑皑白雪。春夏时节,草木青翠,背负晨曦远眺,白岩闪烁发光,景致十分壮观,故名“西山早雪”。诗曰:
旭日东升西向照, 山头积雪未曾消;
千秋化景无寒暑, 三伏遥望景致高。
回龙涌瀑
在县城东南角上水关左侧,关外河水西向入城,南岸一泉涌出成潭,潭面100余平方米,高出河面4米。潭水下泻入河,形成瀑布。潭水与河水交汇后西流10余米,遇岸石截堵,打转形成漩涡,折向北流。相传有龙出潭入河,涌水越太平桥至通济桥而回,故潭名回龙潭,瀑布之景亦名“回龙涌瀑”。瀑布对面石岸上建有得月楼,楼后建有回龙庵。春夏水涨,城内居民行人入庵上楼,观看洪水波涛与瀑布声相混一气的壮观盛况。诗曰:
东南瀑涌转西来, 迎瀑天然峭壁开;
得月楼中遗古迹, 相传此地有龙回。
凤岭朝宗
即县城南15公里处的凤凰山。山岭主峰形如凤凰昂首展翅欲飞,冬日傍晚常有雀鸟噪集山巅。相传曾有凤凰从岭下的鹿尾坡飞至山巅接受群鸟朝拜,故名“雀朝山”,又名“凤凰山”。山岭横亘城南,为县城天然屏障。登岭北望,西边岭、东边峰缓缓北移,数十里平川蛇行远去,县城即隐现于岭峰交合之平川尽头,有凤凰山率众山归宗朝拜之势,故景名曰“凤岭朝宗”。岭下路旁悬崖上有“起凤岩”摩崖石刻古迹,传说为吴三桂手书,真伪虽待考,但亦为登观此景增添了古雅情趣。有诗咏曰:
起凤岩前起凤毛, 啸天狮子啸天嘈;
朝宗鸟雀将朝凤, 于变黎民宁偃苗。
穿洞流云
即县城1公里处的小穿洞,又名奇缘洞。当地左右二峰对峙,峰间是个陡峭的丫口,奇缘洞在左峰近丫口处。洞口从山腰以下竖直张开,高30余米,进深12米。入洞后两壁左右扩展,形成100余平方米的高阔洞厅。厅后半部分成天然平台,台上一巨石矗立如踏莲观音。台前右壁下有一洞,洞内泉水淙淙南流,经过山脚流进离奇缘洞10余米的一个扁阔溶洞,再下流20余米从山脚另一洞溢出,形成洞泉,名“奇缘井”,井上建亭罩护,名“奇缘亭”;洞右后壁有高矮两洞,矮洞后延数米,可供人歇息;高洞直穿后山,出口处豁然开朗,即是一个山岭环抱的小盆地。岭上杂树丛生,藤萝蔓垂,野花点点,游人在此歇息倍觉凉爽。雨后天晴,从洞内仰望云天,洞泉之雾恰与浮云呼应,久留不散,蔚为奇观,故将此景点命名为“穿洞流云”。这一景点前有“东寺晚钟”,右有“吕祖仙踪”、“神龙蛰影”、“三石连标”及鱼山诸景,更为游人增添了情趣。有诗赞曰:
怪石谁为巧凿开? 中通一径见天台;
行行且止复相望, 无数闲云去复来。
近年来,有爱好者自发集资在此兴建了拱桥山门,山门上建游乐室及观赏厅,山门右侧建“佛殿”,将洞内巨石就其形状塑为观音像,同时还竖碑多块。每逢节、假日,到此游玩观赏者络绎不绝。
三潭滚月
此景位于县城东门外,由猪巴巴龙潭、黄泥龙潭、瓦窑龙潭及隆兴寺组成。三潭形如鼎足,当中有一土丘。每当月华升空之夜,登土丘而观三潭,三潭之水波光粼粼,3个月影随波晃动,故名“三潭滚月”。
猪巴巴龙潭西畔的隆兴寺,又名浚灵禅院。这个禅院三面临水,建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由前后两座大殿和左右数间僧房组成,结构精巧,建筑宏伟,布局美观。山门之上悬“浚灵禅院”金字匾。院内正中原有一花坛专植牡丹,每逢春暖花开,花瓣边缘镶着金边,十分别致,名“金边牡丹”;左右有金银桂树各一棵,高不过屋檐,但枝繁叶茂,团团如宝盖,清秋斗妍,桂香飘溢三潭之外;后殿及北侧僧房皆临水,游人在此倚栏凭窗垂钓,更觉赏心悦目。对“三潭滚月”,古人亦有诗咏曰:
堪舆形象不空谈, 蟾蜍精光自宛然;
明月不从天上取, 却从地下滚三潭。
双流激浪
即城西2.5公里的响水洞。此地有两洞并立,二水交流,流水叮咚,声似天然音乐,十分悦目。有诗赞曰:
一响一应最有情, 世间何处无知音;
同心幽洞探天籁, 凛冽寒泉听泪琴。
墨峰耸秀
即县城北10公里处倚阳坝子东边岭上的墨峰山。一山突兀,秀压群峰。县城面北遥望,峰巅若墨若黛,犹罩巾纱,似乎与蓝天一色,山腰皎洁闪光,如着白袍银铠;后岭诸峰雄奇,格外峥嵘壮观。登峰极目,四围岭峰皆居脚下,顿生“一览众山小”之感,故名“墨峰耸秀”。峰前一湾流水顺倚阳田坝转向东北,经1公里峡谷流入落水洞;峡谷两面危峰群立,岩壁洁白如玉,陡峭如削,风光壮观、秀丽、奇伟。加上峰间的庆全洞等古屯洞营垒遗址,与“墨峰耸秀”构成一大景区,景观更加诱人。有人赋诗赞曰:
千尺之毫接太空, 墨地香讯紫烟笼。
染从半岫开文采, 点就江花振士风。
带水一泓天作砚, 他山群石玉为攻。
无端造物安排久, 结构直堪入画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