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长镇山脚下,梯田层层,缕缕炊烟,一片肥沃的田坝。羊场海子千亩碧畴,鱼跃鸢飞,稻菽飘香,富甲一方。河叉里,流水潺潺;岸边上,柳条儿随风摇曳;公路上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小镇上门庭若市,热闹非凡。穿过小镇往纳雍方向约 8 公里,神工鬼斧将山劈为两半,青山碧翠,虎踞龙蟠,山势嵯峨,峰峦突兀。此地就是清康熙三年吴三桂征水西和 1950 年解放军平息国民党保安团叛乱的战场,古驿要塞,箐门一线天。
箐门一线天是纳雍的交通要冲,咽喉险道,是纳、水公路必经之地。公路直穿险山断崖的裂缝中,抬头看去,天空宛如白线一条。举目远望,崇山峻岭,褐色的崖石上,爬满了常青藤,崖石的缝隙中滋生出一株株挺拔的崖松、杂树,千姿百态,仿佛置身于一幅幅大型的画壁之中。正是:“不畏远涉辛和苦,只缘爱攀此山中。”
这里传颂着一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 1949 年冬,纳雍第一次解放,国民党黔西北绥靖公署所辖 271 师三个团起义。 1950 年初,驻纳雍的解放军主力部队 47 师奉令解放四川,纳雍、水城军事力量暂时薄弱,国民党残余匪帮认为有机可乘,自称第八兵团司令兼 76 军军长的罗湘培,原辖四个保安团约 5000 人,勾结纳雍“国大代表”周起政及其下设的四个支队,由恶霸杨琳、安庆吾等匪首分别担任队长, 2 月公开叛变,首先杀害我驻军代表。 2 月 17 日我军连级干部余庆生等在阳长遭到余跃先和保安团的突然袭击,敌众我寡,惨遭杀害。
2 月 19 日我人民解放军 47 师 141 团两个营和团直部队护送水城县委书记周化民、马友庆等军政人员转移毕节,行至阳长,遭到四个保安团和地方土匪武装的伏击,顽敌凭借阳长大桥和箐门一线天的深谷天险,阻止我军前进,战斗从中午直打到夜晚,入夜我军在夜色苍茫的战斗中误人一线天峡谷, 18 名战士坠下悬崖而壮烈牺牲。其余部队及水城县委书记周化民等随军干部,被困于吴王大坪地,激战三天三夜,冲出重围转移毕节,待大部队集中再返纳雍把叛匪全歼之后将 18 烈士的遗骸葬于阳长。纳雍的解放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的英名万古常青,永垂不朽。
抚今追昔,一线天在清康熙三年 ( 公元 1664 年 ) 吴三桂进军水西,在猴儿关战役后,又率精甲 3 万人驻军大坪地一带。安坤据守箐门一线天要地,双方发生激烈的炮战。门侧峰上的石洞中有一块形如马驹的石头,据民间传说,就是当年安宣慰和吴三桂交战时安坤的马被炮声震吓逃入洞中变成的石头。《大定县志·平水西逸事》载:“三桂收军,令皆营于黑坐……渡一水而海子侧,前有大箐,谍者谓:‘夷兵屯马鬃岭,不可前'。三桂以炮击之,焚其寨落,过普舍,到法都卧营焉。”这便是箐门一线天曾发生的一场战斗。
后人有诗云:
双峰对峙云翔空,雷电雨风藏峡中。
鹰击长空难展翅,猿攀绝岭马失踪。
两山藤蔓常缠绕,狭谷花萼交映红。
一线天开如锁钥,剑门也要仰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