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寨西家位于凯里市西北部,距市中心20公里,因寨内有惟妙惟肖的水牛石、姊妹石、将军石等十大石景得名,具有“十龙归位”之称,故名“石龙寨”。寨上居住着神秘而古老的西家人,共有56户,258人。石龙寨以水牛坡为主峰,东可视凯里全景,南与香炉山对峙相望,西见平初螺丝岩,北见湾水大坡,四面环山,古树成林,有著名的“会唱歌”的牛角石等“十大奇石”风景点;有十余棵国家重点保护珍惜树种、活着的古生物化石――百年银杏……自然风光秀丽,树木葱茏,环境优美。石龙寨西家人淳朴善良,热情好客;西家风情古朴浓郁,西家原生态的歌舞、习俗、节庆等深厚的传统文化保留完整,传承至今。
秋阳柔柔的,又在午后,石龙寨格外宁静,没有城里的喧嚣,就连偶尔的鸡鸣犬吠,也显得优雅。 绸一样的柏油路,三弯两拐地飘进石龙寨,定格在荷塘边的一片空地上。我们一到,宁静就被打破了。城里人稀罕的就是乡村的散淡、闲适,何况石龙寨又是这样的别致。尽管秋日的荷塘,已没了六月间“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妖娆,但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还是在的。
荷塘的正面是错落的民居,侧面连着一处回廊式的圆亭,廊亭圈住一片场子,那是寨民们祭祀、庆典、歌舞的地方,类似于草原上的敖包。 民居、廊亭,面对着乡村公路的方向,表明这是一个开放的寨子。大家忙着在寨子里寻找着各自的“稀罕”,我的稀罕则是一位妇女甩动着的连杆儿,连杆儿是用来“敲打”晒干了的谷豆之类的家什。那妇女的动作娴熟,杆头儿砸在地上,“嘭嘭”的声音却落在别处。这个画面让我好生激动,那是多年前我的鄂东老家农村常见的,我无法无动于衷。 “连杆儿”让我对西家产生了久违的亲切感,于是就有了下细问一问的冲动。 关于西家,我是到了石龙寨才知道的,这是一个世居民族(另一说是苗族的分支),历史悠久。据寨子里的老人介绍,西家人的先祖是初唐时期雄踞西北的西夏人。成吉思汗西征时,西夏人险遭灭族,为了保存自己,其中一支辗转到了江西。明朝时期,又有一部分由江西转到贵州,自称“西家”,这便是现在石龙寨西家的来历。
近千年的历史,并不能改变石龙寨作为凯里东南部一个普通村落的身份。但是,当人们一旦走进石龙寨,就会被这里秀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醉人的西家米酒,精美的蜡染刺绣,优美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所感染。一定会惊叹,那些原生态歌舞、习俗、节庆能够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完整地传承下来,是个奇迹! 西家石龙寨坐落于海拔1100多米的高地,7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让这个带有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特征的山村,出落得婉约有致。四时的风景,如春之竹,夏之荷、秋之月、冬之雪,都别有韵味。还有散落在寨子周围的“十大奇石”与10余株臻臻簇簇的百年银杏,所构成的石木奇观,引得城里人趋之若鹜。 石头该是石龙寨不老的魂吧,记得有个电影插曲,唱的是“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而在石龙寨就有一块“会唱歌”的石头,西家人叫它“牛角石”。没有人清楚神奇的石头出生于何年何月,只知道在石龙寨之前就有了,就像一尊神,矗立在进寨的路旁。对此,史书有“高余丈,广称之,有二孔,相距咫尺,吹之,一清二长,一浊而短”的记载。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对着石孔吹奏,就有“牛角号子”般的声音从另一个石孔窜出,吹的人气息越足,窜出来的声音就越厚重、高亢。据说当年匪患频发,只要“寨主”一声号角,寨里的勇士们就迅速聚集,带着游牧民族血统的晓勇与无畏,一举击退盗匪。到了和平年代,牛角石成了西家人吉祥的象征。每逢嫁娶、节庆、或迎来送往,都以“吹石”作为仪式。 除了牛角石,石龙寨还有镇邪护寨的老虎石,有望子成龙的背崽石,有姐妹情深的姊妹石,有气势如磐的水牛石…… 石头的精神强化了世代西家人干练硬朗的性格,他们在自己的家园辛勤耕耘,让山峦青葱翠绿,让田畴清润秀发,让果园丰硕饱满,也让流水般的日子有滋有味。 日子是宁静的,是水里悠然游弋的鹅鸭,是山边自由无拘的牛羊,是自然与和谐的延绵,是知足与安详的守望,是禅意与静泊的心境。 石龙寨的西家人,就生活在这既生生不息,又淡定从容的日子里。
作者:作夜昕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