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窨子屋”是民国时期施洞镇区八大地主修建的八个封闭式建筑物,指的是张伯修、肖炳芝、杨秀坤、张泽芝、杨仕章、秦正光、陈子文、蒋明章窨子。 1、张伯修公馆 亦称陆军中将府,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一军军长张卓,以及其兄孙中山的秘书、杨州县县长张伯修故居。 1935年初,张伯修弃职还乡寓居苏公馆,当年上半年红军长征过施洞,同年下半年张伯修开始修建公馆,1937年3月竣工。举行隆重的竣工典礼时,张伯修向老百姓抛丢五百斤糯米粑,每个粑包有50个铜钱。会馆占地面积约840平方米,系由封火山墙、花园(今派出所位置)、住宅楼、厢房(今法庭位置)、厨房(原施洞镇办公楼位置)组成的封闭式院落。大门面对清水江。进入大门后是花园,花园有花街走道。花园右侧是消防池,花街往右前方是住宅楼,为二楼三开间瓦顶木质结构建筑物,一楼中间的堂屋上方挂有蒋中正亲笔御题的“艰苦卓绝”牌匾(今已遗失)一块,走廊上下雕龙刻凤。住宅楼门前两侧有两棵大槐树,70年已被洪水冲倒。花园右侧是一排厢房,花园后右面是厨楼,楼内有一条青石梯盘旋而上。公馆大门系由青石砌成的八字门,门上方挂有“希仲堂界”字样大横匾,大门上方挂有两个写“中将府”字样的大灯笼。门右侧围墙上写有八个圆形白底黑字“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大门左侧有一便门,供平日家人出入之用,只有迎接官方人士和有识之士时方开启大门。土改后,公馆为施洞区公所、派出所、法庭办公及住宿楼。 公馆因历史原因,大部分已被拆散和占用。现存的住宅楼因长年用于办公及职工住宿,没有得到妥善管理和保护,自今已破烂不堪。2003年,公馆被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张卓之子张建隆出资、组织维修堂屋,挂伯修和张卓头像和字画,并立简介青石碑。张伯修一家是施洞有名的官宦人家,至今施洞仍有“张家的鼎子”之说。 2、肖炳芝窨子屋 俗称肖家窨子,位于施洞镇政府原办公楼左侧,建筑面积805.2平方米,座南朝北,面临清水江,木质结构,系由住宅楼、厨房、花园、封火山墙组成的封闭式院落。肖炳芝祖上均为生意人,由于经营有方,善于积累,很快成为施洞大户,自肖炳芝一代,可谓家财万贯,故施洞至今仍有“肖家的银子”之说。肖家窨子建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土改后收归施洞区公所,现为镇政府职工住宿楼。由于历经风雨及人为破坏,现部分已损烂。2003年,肖家窨子被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杨和清窨子屋 俗称杨家窨子,位于施洞老供销社(今敬老院对面)。建筑面积1435.4平方米,座东朝西,临近清水江。木质结构,系由主楼、厢房、封火山墙、花园组成的封闭式院落,是由两个窨子组成的一个大窨子。大门均为八字形,解放后皆被堵封。建筑结构与肖家窨子相近。杨和清有杨秀坤、杨秀荣两个儿子。杨家祖上杨和清惜地如金,善耕作,善积蓄,所积之财多用于买田地,以至有良田千顷,到杨秀坤一代,已成为施洞名副其实的大地主,施洞便有“杨家的谷子”之说。土改后,杨秀坤被处决,杨家窨子分给街上村村民李启文等五户居住,后施洞供销社用钱买回,作为仓库使用至今。杨家窨子是施洞八大窨子屋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花园大坝有美丽的圆形鹅卵石花街,颇有研究和观赏价值。2003年,杨家窨子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余的窨子屋除了杨仕章窨子仍存外,剩下的四个都在土改后遭到破坏,现已荡然无存。土改后杨仕章窨子被国家饮食公私合营购买,2000年供销社转卖给杨家,现是杨家后代杨老发、杨老五住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