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胜地——爱和,位于镇远县金堡乡,包括上搞咬、下搞咬、爱和、元兆等四个行政村。453户2568人。“爱和”苗语称“嘎露”,为“美好、甜蜜”之意,是一个纯苗族村寨。著名的《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野羊塘将军大战,歌舞地酋长劫营》中的苗族大本营是金狗洞,即现在的金堡。据明代《一统志》记载:金堡原名“金狗洞”,后改名为“金堡”。
|
金堡苗寨—爱和全景 |
爱和苗族古歌里,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传说很古以前,苗家住在一片有水有草的平原里,人口越来越多,种的粮食不够吃,纺的棉布不够穿。六位公公共一把柴刀砍柴,他砍你不得砍,砍来的柴不够烧;六位婆婆共一个纺车,她纺你不得纺,纺得的纱不够鸡达(小孩)们做裤子穿;六个嫂嫂共一个礁舂米,她舂你不得舂,舂来的米不够吃;六个娃娃共一条被,他盖你不得盖。族里最老的公公对各位公公说:“这种日子没法过了,我们分开过吧!,让一些人顺着日落方向走,到了太阳居住的地方会找到好日子的”。公公们都同意了,于是,代熊、代萤、代苏、代穆几位公公各带一支队伍朝太阳落山的方向走去。临上路,妈妈带着纺车,爸爸带着墨线,哥哥带着锄头,弟弟带着犁耙,嫂嫂带着簸箕,妹妹带着花绣,跟着几位公公往西走。走呀走呀,走到了四脚山,带头的公公四脚四手地爬过了,大家也跟着爬,山那边是一片水草丰盛的地方,留下代熊。余下的的又跟着几位公公往前走,弯腰穿过了荆棘丛生的弯腰冲,又留下了代萤。余下的跟着几位公公往前走,攀过了刺藤山,又留下了代劳。余下的继续滚过石刀山,涉过烂泥冲、冰柱山,顺着玩山来到了一个树木兴旺,山青水秀的地方,代穆公公留下来说:“我们就在这里安家,地形象个金水盆,我们的好日子就从这金盆里滚出来”。公公们用带来的墨线伐树盖房子,妈妈们用带来的纺车纺纱织布,哥哥们用带来的锄头开荒,弟弟们用带的犁耙犁田,嫂嫂们用还的簸箕簸米,妹妹们用带来的花针绣花。满坡满岭的荒山开出来,满山满沟的梯田挖出来,种上了稻子和棉花,生活慢慢宽裕了,忧虑慢慢消除了,娃娃们吃上了饱饭,穿上了新衣。这里后来就成了苗族聚居的搞咬。代穆公公这支家族的人口越来越多,也只好让他的六个儿子带着各自的家人分开居住。他的六个儿子带着各自的家族就分开了,就形成了金堡乡的上搞咬、下搞咬、爱和、元兆、贵度、贵界等六个苗族村寨。代穆公公的六个儿子中有一位叫汗公的,带着自己的家族,沿着搞咬的河流往下走,看到一个南北两边有几条龙围绕的地方,山坡下有一条清河,山坡上有一群古树,中间有一口永不干涸的池塘,心里高兴极了,就定居下来,就取名为“狡过”。解放后,村寨首届领导和负责人就把寨名改为“爱和”。汗公的家族经过辛勤的劳动,过上了不错的生活。现在,汗公的坟还在理老王勤(苗语)家门口的那片空地上。
文化习俗
节日:苗族素有“百节之族”之称,爱和也不例外。
春节(大年初一) 这天,家家户户都起一大早,小男孩们起来后,都穿上父母刚添置的新衣,然后挨家挨户地去给家族拜年。每到一家的门前,就得先诵读一段祝颂词:大伯,新年到,(该叫伯的就叫伯,该叫叔的就叫叔,…这些父母都已经教好了的)我来你家拜年。出到东利到东,出到西利到西。客见客送银,苗见苗送金。买得寨脚田,买得村中池。寨脚田放鱼,村中池养鹅。你家养鸡鸭发,养猪牛顺。养头猪,像大门!如果主人家还没起床,小孩会在他家大门口点放几颗鞭炮,主人就会起来开门迎接。诵读完毕,主人就高高兴兴地把小孩迎进屋里,把早已经准备好的钱或糖果发给小孩,小孩又高高兴兴地向另一家跑去,直到跑遍全寨才会回家。哪一家没有小孩去拜年,他家会感到很没有面子,所以大人们也争取起个大早,起来后就在家门口燃放鞭炮,以便让小孩们知道他家已经开门等着小孩们了。初一这天,女人是不用做任何事的,她们只管睡到很晚,然后起来吃中午饭,最后去找同伴聊聊天,这样就过一天。男人们接待完前来拜年的小孩,就快到中午了,他们得赶快准备午餐,把老婆孩子聚来吃饭,饭毕,他们又赶快准备酒菜,然后去把家族爷崽叫来喝酒。这种酒叫做“喝转转酒”即:先在大伯家喝,之后到二伯家,再到三叔家…这样,一直喝到天黑。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聊一些家族之间的事,或者是苗族的历史等。从年初二到十五,这段时间是去给亲戚朋友拜年的时间。
元宵节(正月十五) 即过小年,是姑妈或者嫁出去的女儿回来跟亲人团聚的日子。
祭桥节(2月2日) 桥,对于苗族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连接沟、河的工具,在苗族人的心目中,它还是迎接子孙的通道。爱和苗族的桥有明桥和暗桥之分。明桥,即在沟、河之间所架设的人们经常通过的桥;暗桥,是在旁边,大路中间,家门口等架设的,没有实际意义的桥。它一般由三根杉木或者一块石板组成。用杉木架设的桥,会有严格的规定:三根杉木树根与树根排在一起,树顶与树顶排在一起,决不能弄错;并且树顶的朝向要由巫师来决定。所有的桥都是有主人的,哪座桥归属哪个家族,这座桥就得由这个家族来架设和维修。二月初二这天,爱和家家户户都先准备好香火纸钱,一些肉,一些用红、绿染好的蛋,再带好维修桥的用具,这样才开始出行祭桥。由家长领着孩子,一座桥一座桥的祭拜。每到一座桥,家长先把桥修补好,然后在桥的两头摆上几片切好的蛋、熟的肉和一碗酒,然后会郑重的告诉小孩们,着一座桥是哪一代老爷架的,以及以后我们要怎样来维护它等事情。烧香花纸,喝酒吃肉,然后再到另一座桥去祭拜。完毕回到家,家长还要在家门口另摆一次香火、酒肉,他们生怕有遗漏祭拜的桥,这场仪式是要交代各位列祖列宗,若有遗漏,请他们不要怪罪。
姊妹节(2月15)姊妹节这天,家家户户要做五彩的糯米饭和村寨里的姑娘要相邀去田里捞鱼。捞鱼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无男朋友约,这样她们捞得鱼后拿回家去“打平伙”。姑娘们捞鱼不是随便来的,同姓的田不下。另一种是有男朋友约好的,姑娘们就直接到男朋友家的田边,会引来很多小伙来围观,小伙问姑娘们要“水鱼”或是“干鱼”。若要水鱼,她们就自己下田去捞。小伙有意把田水灌得很深很深,让姑娘们在田里拼命的捞,而小伙子和他的哥们在田边看热闹和逗趣,直到姑娘们捞个筋疲力尽,而笆篓也被鱼灌满了,她们才念念不舍的离开。她们边走还一边跟小伙们对歌,真是别有一番情趣。若要“干鱼”,小伙就不让姑娘们下田了,而把她们带到家里,好就好肉款待她们,最后,还从家里选上一块最好的腊肉送她们回去。到了晚上,小伙们去游方,就会向白天来捞鱼的姑娘讨要糯米饭。姑娘会用自己最心爱的丝帕包上一包送给小伙,小伙来回家来,与自己的铁哥们分来吃。
爬坡节(3月3)地点:搞咬坡三月三这一天,爱和地区的男女老少便穿上节日的盛装,扛着芦笙,抬着牛皮鼓,傍晚时分来到搞咬坡顶,吹芦笙,踩鼓,对山歌,场面非常热闹。 这个地区,每到腊月做年粑的时候,有女儿的家里,父母会特意做一对很大很大的糍粑,当地叫“压桶粑”,一般有二十来斤。正月的时候,小伙们去游方,姑娘和小伙相爱了,就会把家里那对“压桶粑”偷偷地拿出来,用自己心爱的丝帕包好,然后送给小伙子。“压桶粑”拿回家后,小伙子把粑炒熟,弄上一锅好菜,再叫上一大伙铁哥们大吃大喝一顿。并把丝帕藏好,到了三月三这天,小伙子会买好上等的糖果或者饼干,用丝帕包好,拿到搞咬坡的鼓场里,在大伙对歌的时候,找到自己心爱的姑娘,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把糖果丢给她,以示向众人挑明他俩的关系,此时,便会引来一阵阵欢呼声,那种场面一下子把鼓场的气氛推向另一个高潮。大家直玩到太阳下山,天快要断黑,才依依不舍地回家。到了上搞咬、下搞咬时,亲朋好友们又被拉到他们家里去做客。顿时,这两个小小的自然村庄的上空,便弥漫着撩人的歌声和迷人的酒香。
四月八 是牛的节日,这一天,不管农活多忙,都不会使换耕牛。
小端午节(5月5) 爱和的小端午,除了像汉族那样包粽子,挂菖蒲之外,还要为新过门未满三年的媳妇挑粽粑还理。
大端午节(5月25) 如果小端午农活太忙,为媳妇挑粽粑的事没办法完成,那么大端午这天就必须补上。
吃新节(6月6) 传说有几位神仙,到爱和寨上的一丘田,下棋玩乐,天天如此,插秧季节到了,爱和有位苗族老人走到仙人身边说:请你们几位老兄搬走,我要犁田栽秧啦。神仙道:老人家请别急,到六月初六那天,你一定得到新米饭吃。时间一天天过去,六月六到来了,那丘田的稻谷果真成熟了。“六月六”吃新节是爱和苗族人民隆重的传统节日。又传农历六月六,古人认为是“晒龙袍”的日子。于是民间纷纷将棉絮、棉衣等厚重衣物拿出来晾晒。另外,还有“打湿龙袍,干旱40天”的说法。意思是六月六这天不能下雨,若是下雨了,就会引起大旱。据说一般情况下,六月六这天很难下雨,即使下雨,爱和人也有办法不让龙王爷发愁。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那天,苗家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歌节活动,怀念祖先们为了幸福生活而不远万里到这里安家落户的纪念日。在这一天,苗族同胞为了感谢祖公给他们带来的新生活,家家户户做五彩糯米饭,备制美酒佳肴,邀约左邻右寨,共聚晚餐。各苗族村寨的苗族同胞从四面八方会聚爱和,吹树叶、打皮鼓、吹芦笙.对歌。一时间,歌声四起,笑语满坡,他们放开歌喉,尽情歌唱,悠悠的苗歌声,你问我答,此起彼伏,几多的美好,几多的动听;唱得山泉水停止了流淌,唱得画眉鸟停止了鸣啭。于是六月六这天,爱和山寨的人们很早就起床,忙着杀猪宰羊,修鸡抹鸭,准备丰盛的节日食物。天亮后,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们穿上蓝衫大褂,领着一帮子人带上香、纸、烛、及祭品,到大田边上举行系列祭祀活动,祈求老天爷风调雨顺,保佑人丁安康,六畜兴旺、庄稼丰收等。祭祀活动由巫师主持,三牲刀头、果品香案一应俱全。祭祀完毕后,老人们下田采摘一些含苞待放的禾穗,燃放鞭炮后回到寨中。
阿婆、阿嫂们早已把酒菜等食物摆放在堂屋中的长桌上,人们围着长桌坐下,看着那些蒸、炖、煮、炒等美味佳肴,忍不住一个个咽着口水。那些白斩的鸡、鸭、鹅被一堆堆地放在长条桌上,冒着香喷喷的热气,每堆旁边摆有一大碗火灰烧的糊辣椒供蘸水用。当然,最为开胃的要数苗家的酸汤酸菜了。主家的老人首先分发给客人一枝或数枝禾穗,剥开含苞待放的谷穗尝上一口,然后才端起酒碗邀请众人喝酒吃菜。那谷穗甜甜的,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味。谷穗虽然还处于孕育期,却能清晰地看到颗粒状。原来,这就是所谓“吃新节”的实质了。
酒席间,妇女们唱起悦耳的酒歌,手中端着盛满酒的牛角,向客人们敬酒。在盛情之下,几乎每个客人都喝了满满一牛角酒,让主人家高兴得不得了,不停地劝着菜,喊喝酒,那气氛既热烈,也令人生畏。不胜酒力的的人,只好离开座位躲向一边,生怕再被劝酒。
饭局尚未结束,苗家小伙们早已在踩鼓堂中敲起木鼓、吹起芦笙,苗族姑娘们一个个身着盛装陆续走向踩鼓堂。“踩塘”,又名踩鼓舞(曾于1964年10月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调演,获优秀奖,潘胜席等人还得到毛主席的亲切握手。黔东南州民族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公示名单 (100名),民间舞蹈(12人) 潘胜席 苗族 女 苗族踩鼓舞 镇远县金堡乡爱和村),是大型社交场合礼仪交流、情感表达的最好方式,其中很多苗族阿哥阿妹们就是通过跳踩鼓舞而结识、恋爱、结婚的。爱和大寨有一个圆形的舞塘(池),当跳舞的时候,在舞塘中心放置一个圆形锣鼓,一人敲锣鼓,其他人伴随着锣鼓声和苗族飞歌翩翩起舞。酒后的主客们相邀着进入踩鼓场,踩鼓场内,主客几百人手拉着手,围成一圈又一圈,欢快地跳起踩鼓舞,一边跳、一边唱,舞步随着鼓声的时高时低而时快时慢,步态轻盈,舞姿优美,场面壮观,年轻的姑娘们手捧装满酒的牛角,不时敬给跳舞的客人。整个踩鼓场上歌声、笑声、呐喊声响成一片,狂欢至极。而此时,打扮得潇潇洒洒的苗家阿哥们和梳妆得漂漂亮亮的苗家阿妹们早已相约在大树下或田埂边对唱起了情歌,交流起了感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酒席上的人们才得到解脱。那鼓声、芦笙声、银饰声很有节奏地响着,具有很大的诱惑力,惹得观众情不自禁地纷纷步入堂中分享节日的快乐。除此之外,寨旁的山道上有惊险的跑马比赛;林荫中斗鸡、斗鸟也十分激烈;大枫香树下则成为苗族中老年男女对歌的天堂,那会令人目不暇接。
爱和的跑马算是最刺激最危险的活动了,那山道弯弯曲曲不说,在没有马鞍的马背上随时都有摔下来的可能。因此,吸引不少观众围观。不过,勇敢的苗家小伙们并没有摔下来过。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实在令人叹服。
在踩鼓堂中,最能吸引人的眼球的是那些苗家姑娘们的银饰和服饰。特别是国外和外地来的游客,手中的相机对着银饰和服饰拍过不停。那银饰是苗族的能工巧匠们精心打制的杰作,服饰则是奶奶和母亲们言传身教,从小由姑娘们一针针绣制出来的。图案精美,人们把这种刺绣称为“苗锦”。
夕阳西下,一些客人恋恋不舍地告别爱和。寨中的炊烟袅袅升起,汇成一层层薄雾缭绕在山间。夜间还有篝火晚会、摇马郎等活动,那是既热烈又快乐的场景。
热闹的“吃新节”,环境优美的爱和苗寨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感觉它就是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
七月半(7月14)
八月十五(8月15)
重阳节(9月9)也是爱和苗寨一个非常浓重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做糍粑。
过年(除夕)爱和的过年,有自己的特点。家家户户过年,必须要做这几件事情:杀年猪、打年粑、贴年画、除阳尘、换神龛香炉灰、祭祖先、吃年夜饭、守年夜。
杀年猪和打年粑,是过年之前几天就必须要做的事情。每年一到十二月份中、下旬,爱和的父老乡亲准备杀年猪了。杀年猪之前,先让德高望重的理老算算日子,看这个月那几天是好日子,他们选定了日子,然后会派小孩或者带口信等方式,去通知所有的亲戚朋友到某某天前来吃“泡汤”。如果那天亲戚朋友们也杀年猪,他们就不来了,反之,他们都会前来的。杀年猪那天,主人家会起得很早,先把水烧开,把杀猪的用具备齐,然后再给神龛上一炷香,最后去把整个家族的当家叫过来,大家三下五除二就把猪杀好了。如果当天家族之间也有要杀年猪的,大家又一起去他家帮忙。整个家族只要是同一天杀年猪的,大家都会一一的相互帮忙弄完,这样主人才会回家来办理吃的。吃“泡汤”这天,所有的肉都要用煮。猪心猪肺猪肝、大肠粉肠、瘦肉、五花肉、猪血等,都要切一些,拿做一大锅来煮,煮熟后再切成小片。人少就架个火锅,人多就分它几桌,锅里撒一些香菜葱花,锅中间放上一碗火灰烧的辣椒糊,夹一片,蘸上辣椒,吃起来那才真叫个香呢。吃饱喝足,亲戚朋友要回去了,主人还会割上一块肉送他们呢。打年粑、贴年画、除阳尘、换神龛香炉灰、祭祖先都是除夕的前一天进行,而且都进行得有条不紊,细致周到。
游方
爱和地区的 “游方”风俗,奇异精巧,别具风味。村村寨都有一处特定的地方供男女青年谈情说爱,这就是马郎场。苗族男青年,一旦长到十八九岁,就开始了谈情说爱, 一是他们利用走亲访友的方式多方与姑娘接触,初步掌握了一些情况后, 就可以进一步的试探。试探的方式是利用赶场的机会主动去找姑娘,多是在地角场边,或者在行走的路途中,进行试探活动;试探的方式是奇巧的, 男的与姑娘见面后,就以向姑娘讨东西的方式来试探姑娘愿不愿意相交。例如:在赶场的途中讨糖、讨果子, 在山上相见讨菜、讨水。小伙子向姑娘讨东西, 并不是要这些东西吃,而是通过“讨”来试探姑娘的心意, 是不是愿意相交, 如果小伙子向姑娘“讨”东西时姑娘毫不犹豫地把糖果送给了小伙子, 就说明姑娘愿意和他相交。如果男的向女的讨东西时,女的当面拒绝,而且还骂一声:“饿痨死的”,那么就说明没有希望。有的姑娘态度更明显,当男的要准备向她“讨”时, 姑娘不理不睬,这时, 你千万不要去试探, 因为她这种态度早已经表明厌恶你了,你再去“讨”的话, 将会遭到姑娘的斥责,碰得一鼻子灰。有的性情温柔的姑娘,如果不愿意和你相交,她既不骂你,也不厌恶你, 只是自己悄悄地走开了。一旦讨东西成功了, 说明姑娘愿意和你相交, 双方就可以交谈,也不外乎谈一些生产农事之类的事,谈话也是姑娘考查男方人才品性的过程,如果对答如流,口齿伶俐清楚, 说明男方聪明能干, 姑娘听得眉开眼笑,两人 的初交便有继续下去的可能; 如果男方笨嘴拙舌, 一问三不知, 姑娘就会骂你是笨头, 使你难堪。不过, 能够大胆向姑娘讨东西的角色, 一般都是苗族青年中的娇娇者,一旦交谈顺利,初次相交就基本成功了。二是他们到了晚上,都会成群结队的到异姓的马郎场去找姑娘谈情说爱,这就是游方,也叫摇马郎。开始,小伙们一到马郎场,就在那里打吆喝、吹木叶、唱飞歌等,以便把村中的姑娘逗过来。姑娘们来了之后,大家先一群一群的对视着、瞎聊着、说笑着。夜深了,那当中相互看中的男女就会相邀到稍微僻静的地方去交谈去了(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超出马郎场的范围的,否则,会被村里的老人责骂)。这时,小伙会把手臂搭在姑娘的肩膀上,他们头挨着头,谈着更深的话题,或是轻声细语地对着情歌。此时,如果小伙不会把手臂搭在姑娘的肩,她会觉得你很傻,不会谈情说爱(有歌为证:yux fangb duof bof jief, nax jiub haof daf lhongf.译文是:游方不搭肩,别人说你傻。)。有月的夜晚,乳白的月光洒在马郎场上,委婉缠绵的情歌和着沙沙枫叶的轻响,会给人彷如隔世般的幻境。
拦门酒
拦门酒是苗寨的一种古老的习俗,其中以苗家山寨最为盛行和最具特色。有朋自远来,父老乡亲把事先早已准备好的米酒,请来寨子里德高望重的族老和歌师。在自家的门口摆下大方桌,桌子上备满了一碗碗喷着清香的美酒。客人来时,由主管把门的族老首先唱讲贺词,然后,客人中最年长且声望高的长者唱答谢词。客人喝了拦门的牛角酒,方可进门。
婚嫁
苗族婚姻,从古到今都是一夫一妻和自由婚姻。爱和男女的婚姻,那是非常自由的。爱和的婚嫁可以分为明娶和跑婚两种。明娶,就是在“游方”期间,当后生看上一位姑娘后就请自家的老人去跟姑娘的老人提亲或者请媒人去提亲。跑婚,就是后生吃夜饭后到女方的马郎场和姑娘们谈请说爱,双方谈到更深的感情,谈得情投意合,并且姑娘同意要嫁给后生的时候,男女双方又不想麻烦媒人和惊动父老,于是在某个夜晚,女方就从马郎场悄悄地潜回家里,收拾自己的几套嫁妆,连夜跟男方一起来到男方的家。
爱和的男女结婚一般是在9-12月份,在这几个月份之外结婚,会被别人笑话的。后生结婚时,当天晚上和几个铁哥们把姑娘引到家门口时,后生先敲门叫父母起来开门迎接新娘。父母开门后,后生直接把新娘引到自己早已经布置好的新房。新娘就换上自己带来的嫁妆,并安静的坐在床沿上。后生把新娘引到新房后,就赶紧去通知那些还不知道的铁哥们。他们来了以后,先在大门口燃放几串鞭炮,以示祝贺。然后一起去陪新娘说说话。如果后生有姊妹,新娘就由姊妹们陪,铁哥们进去打个照面就出来,反之,则可以多聊一会。而后生的父亲会赶快去通知整个家族,让他们都来喝酒。母亲就急忙弄好饭菜等待。这场酒席中,主人要杀一鸭子来召集家族们来吃这场结婚酒,这场婚姻酒就称为“吃鸭酒”。酒席中,主人把鸭头切下,摆放在桌子当中,周围再摆上切好的肉,酒席开始时,由德高望重理老手拿鸭头,先对着后生说些吉利的祝词,然后再对着主人説。说完,主人会説些感谢的话。接着理老把鸭头传给下一位,如此,直到鸭头传遍了整个酒席的人,这样,喝酒才正式开始。然而,整个酒席中,新娘都是躲在新房里,她是不会露面的。酒席散了,族人和铁哥们相继离去,新郎也自己找个房间或者去跟哪个铁哥睡下了。新娘会一直由姊妹们陪着睡下了,不能跟新郎同房的。第二天,后生的父母早早起来,把理老找来,备好一点肉,几串鞭炮,又理老到新娘家去报信。理老一到新娘家的门口,先点燃几串鞭炮,新娘的父母在把理老迎接进屋,做好酒菜,再去通知他们的家族一起来陪酒。酒席间,理老会说些道歉的话,大意是:我们家的后生是怎么的无知,昨晚把你家的闺女引跑了,希望你们宽宏大量,成全他们年轻人等之类。如果新娘的家人同意,就会把新娘留在家里的所有嫁妆,用竹篮装好,交与理老,最后,理老要与新娘的父母商讨新娘回脚的礼数等问题。之后理老带着新娘的嫁妆,回到后生家。后生的族人们也早早的做好酒菜,再到主人家来把新娘叫去吃早饭。新娘穿上贵重的嫁妆,一家一户的去吃饭,直到把整个家族都吃遍才行。每到一家,家族们会向新娘作介绍,这一家是谁,你应该把他们叫做什么等。吃好了早饭,后生的姊妹们要带新娘去井里挑水。挑水的场面是很壮观的,一大队的姊妹,领着身着盛装,挑着一对新桶的新娘,来到古井边。新娘把桶放下,领头的姐姐给新娘的桶每只各舀三瓢水,然后又在姊妹们的带领下挑回家来。
理老从新娘家带来了对方同意的好消息,后生的父母就选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跟着理老把家里早就养得肥肥壮壮的猪,赶到新娘的家,新娘的父母再叫家族们来帮忙,把猪杀好,二一添作五,分成两半,一半留在新娘家,用来招待家族和前来祝贺的亲戚朋友,而另一半要等到晚上后生会带上几个铁哥们把它抬回家里,用来招待后生家的亲戚朋友。第三天,后生的父母还是早早起来,赶紧准备蒸煮一百来斤的糯米饭,蒸熟后,把糯米饭染成红、黄、绿三种颜色。到了傍晚,新娘的母亲带着自家的家族、亲戚的女眷以及新娘在家时的好姐妹,都穿着盛装,浩浩荡荡的前来后生家包糯米饭。她们一路走来,一路的歌声。远远就听到姑娘们的飞歌声了,后生也早就找来了铁哥们,在家门口设好了拦门酒,屋里鸡鸭鱼肉,摆了好长一桌,只等前来包糯米的姑娘们了。每个客人到了门口,都要喝上一牛角酒,方可进屋,(当然,老人、小孩等喝不得酒的就用嘴抿一下表示礼数)喝了酒的人,头上给点上一个红印,以作记号。进屋后,客主分开坐好,女方的母亲或者歌师要先唱酒歌,唱毕,酒席就正式开始了。酒席间,主客双方相互敬酒、对歌。顿时,整个酒席,成了笑的江河,歌的海洋。这场酒席,除了后生和几个铁哥们外,双方都是女眷,老大爷们不知躲到哪里去了。酒席结束,女方的亲戚拿出自带的丝帕,交给后生的母亲,后生的母亲给她们每人包上一包糯米饭,她们才念念不舍的离去。这时,新娘又穿上嫁妆,跟着母亲和姐妹们回去。姑娘们一边走,一边唱着飞歌,后生和铁哥们也不示弱,一边送,一边对着飞歌。整个过程喜庆而热烈。
新娘嫁到后生家的这三天,双方是不得同床的。新娘回家以后,到了节日,后生的父母会派一个人去把新娘接来住几天,然后又送回去,再到下一个节日,又把新娘接回来,再送回去,要接满三个节日,礼数才算完毕,(旧时是三年,现在改为三个节日)这就是爱和苗族婚礼的“三回门”。
丧俗
一、落气报丧:老人一旦“落气”,就立即找理老或巫师看“落气”时辰,烧“落气”冥钱,全家围拢哭泣。 老人寿终是最大的悲恸。当噩耗传出,房族的人立即赶到丧家。由同辈的房族人替死者洗尸身,剃头或梳发,然后换上寿衣、寿裤、寿鞋。接着将死者抬于堂屋中间或火塘边,停放在特架设的木板上,(客死他乡的不准抬进屋摆放)。脚边放上一香钵,点上香。香钵边放上一草垫,以便儿女和亲友烧香时下跪叩头用。
二、家族守夜:死者的儿女和家族们整夜守在遗体旁,时刻不能离开。儿女还时时添加香火,不准香火熄灭。守夜的目的是防猫接近。据说,猫一跨过死者,死者就会站起来变成僵尸。苗家办丧事不兴贴挽联,也不立即入殓封棺。
三、择日安葬:死者“落气”后,丧家便急忙去请巫师看“落气”时辰的同时,也选定了安葬日期。一般都择在戌时。
四、停尸送礼:死者女婿就应送厚礼:一头杀后去毛留脏的猪,猪身画经画绿,并插无数三角彩旗。还有一只活鸭,一只公鸡,一筐米,一坛酒,酒坛口上绑上一元二角礼钱。
五、择地挖坑:死者所选墓地不管是谁家的都无权干涉,苗族禁忌夫妻同葬一坟山。并用仔鸡祭奠龙脉地神,并念道:此鸡是你鸡,此地是你地,用此鸡换你此地,以后此地归属你,你就安息吧!
六、出丧下葬:“孝子”在前面为亡魂领路,巫师一路念念有词。
七、夜引亡灵:下葬的当天晚上,巫师要把死者的亡灵从坟墓引上神坛,并与祖先一道进行供奉。
八、复山圆坟:安葬后的第二天或当天下午,对死者的坟墓进行修复,并喝“圆坟酒”。
九、赶“飞蛾”:赶“飞蛾”即为“赶鬼”。苗族认为死者的灵魂虽然引上了神坛,但为了防止他不肯与祖宗们为伍,而有意作恶而举的仪式。
苗族服饰
头饰:苗族姑娘及妇女的头发留得很长,加几个假发绾结成发髻,像鹰眼。髻中间从右至左横插一根银签。后发髻上插上小木梳。耳朵上戴耳环。未婚姑娘带银饰时并戴上花朵,已婚的妇女不能戴花朵。
颈饰:颈部戴上“8”字形的银链、银泡,项圈,螺旋项圈,亚领,表面上铸有飞禽走兽,边上挂有银须,有银铃和银花悬在胸部。
手饰:节日或出嫁时,手颈上戴草叶手圈、龙手圈、螺旋手圈、泡手圈,手指上还戴银戒子。
服饰:服饰有便装和盛装。以老青色为主。女式盛装富丽华贵,点缀了银饰,上面铸了飞鸟、树木花草和各种动物。
围腰:以蓝绿色为主,整个幅面纺织花纹图案。
腰带:用红白棉纱纺织而成,绣有白底红花白底紫花的各种花纹图案,两端留有缨须。
裙饰:是自纺自染的深青色青布缝制而成,无花纹,前面折皱褶,后面未有皱褶。
鞋饰:分盛、便装两种,盛装为布鞋,用家机布制成,鞋面绣花,鞋尖往上翘。便装为草鞋,用糯米草蕊编织而成,无鞋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