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驰村地处紫云自治县的东南面,距县城14公里,属白石岩乡管辖。大山深处的新驰被大山紧锁 着,要推开新驰的门,你得悬着心,吊着胆,在山尖行驶。那一弯又一弯的转,在你困惑的时候,会有惊喜迎来。
不是吗?新池村并不是一个特指的名词,它是几个自然村寨的集合体。实际上我们眼前的村寨烂木冲,仅是新池村的一个村民组。
1887 年,有英籍(英格兰人)基督教传教士柏格里,在黔北石门坎传教、兴办苗民学校,带苗民抗争,创立苗文,受其辐射的影响,这一带苗族人的身上,再现出双重文化的元素,能吹奏芦笙,会跳民族舞,有的能拉手风琴,有的还能说上几句英语,成为“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之一。 新池村的苗族都信基督教,每缝星期日都要到玉石教点做礼拜。
紫云是苗族文化的三大集成地,境内一共生活着十四个支系的苗族,分三大方言,八个土著人语区,其服饰,头饰,婚丧嫁娶,节庆都各不相同。新池村的苗族属于川黔滇方言滇东北次方言个旧土语。
新池村的苗族,年长妇女平盘发节于头顶,未婚青年带两股黛色线团,配红白色花边扭成的极为夸张的假发于头上,前隆后低,拖于脑后;身披自制毛织白底黑线镶嵌红色图案精绣披肩,其上边缘图案犁尖花状,一高两低参差不齐,看似随意,实则不然。中间图案与高犁尖相连,图案似棱非棱,似鱼非鱼,似剪非剪。说是房屋,说是街。图案简洁明快,大方而又对比强烈,穿在身上显出生命的活力;背后披肩接叉处另披一方形精致小披肩,上绣三道方形图案,与苗族古歌上“格蚩尤老练兵场广花三道”的说法正相符,主人说这是标志,象征着古代的练兵场和令旗,披有标志者为自己的人;方形标志下吊缨须,相传代表绳索,是败时从城墙先吊下老人和孩子的标志,记录着这只民族的血泪史,是一尊老爱幼的象征;下穿白色麻布百褶裙,裙脚裹镶细腻蜡染花边,中镶有绿红线跳跃间断线条,主人说那他们祖先的田地,羊皮裹脚,脚配凉鞋或胶鞋。那红黄蓝的条就是他们过的河,翻的山。
有文宪说,这些服饰的来由,大多与上古九黎三苗与黄帝逐鹿中原,战败后从黄河流域退到长江,又退到云贵高原的历史有关。因而,苗族的衣装图案并非每个能织会绣的男女都可以随心所欲地织绣,什么地方饰什么图案,什么图案表示什么,什么身份年龄的人该饰什么图案,都有严格的规定。有的民族把过的东西记在心里 , 写在书, 苗族没有文字,却把过去的事 , 制成衣服 , 穿在身。有人说苗族服饰 这是穿在身上的艺术,不如说这是穿在身上的档案。
新驰村的苗族,有能歌善舞,能跳很多种舞蹈,能唱许多种类的歌。他们有一个合唱团,几十个人组成,是原生态的四声步合唱,新驰一个村就有六七十台电子琴,还有手风琴。
歌舞劝酒是这里的特色,最早见于唐人徐云虔所著的《南诏录》:“吹瓢笙,笙四管,酒至客前,以笙推盏劝酒。”其后,宋人欧阳修所纂的《新唐书·南诏(上)》一字不动地收录了这一段文字,少数民族歌舞劝酒的礼俗步入了正史。要领略歌舞敬酒的风采,只有你亲自来了才能感受,但要有好酒量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