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桥旅游风景区位于六盘水市下辖的水城县金盆苗族彝族乡的干河地域,毗邻毕节地区赫章、纳雍两县交界处;距六盘水市中心区71公里,面积9.4平方公里,含天生桥景区和青林苗寨、南开花场两个独立民族风情点。
天生桥属石灰岩洞穴坍塌后残留洞段,位于金盆苗族彝族乡,毗邻毕节地区的赫章、纳雍两县界的干河。桥高135米,乃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公路天生桥,桥面宽35米,横顶厚度15米,桥基跨度50—60米,是河道洞穴坍塌后残留洞段,原称“天仙桥”,亦有“神州第一桥”称誉,为境内多处天生桥之最。桥身高耸入云,宛若长虹,横跨危绝天堑。在桥上,观群山如海浪起伏。附近区域内多洞穴、伏流及喀斯特峡谷,谷底怪石嶙峋,树木葱绿,溪水潺潺。美丽的天仙传说给该桥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是水城县及全省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喀斯特地貌奇观。
青林苗寨位于六盘水市中心区以北60km的水城县青林乡海发村,属苗族八个支系之一,其服饰以刺绣在肩、脊、袖的美丽图案称奇,男子头饰扎满羽毛,女子头饰以橙黄相间绒线包裹,极其美丽。该村小花苗尤其以芦笙舞见长,曾参加了1958年莫斯科世界青年艺术节芦笙独舞表演,引起轰动。芦笙舞以腾、蹬、跳、闪、转、翻、叠等狂放、热烈的特点著称于世。目前在马来西亚、香港、深圳、北京、大连均有该村长期签约表演选手。
水城县南开苗族赶花场,在水城县南开三口塘举行。一年一度的苗族跳花节,是云贵高原乌蒙山一带小花苗人最隆重、最具规模的节日。人山人海,群集五六万人,犹如一个巨大的露天剧场。其场面令人永生难忘。
每年农历2月15日,是小花苗族的隆重节日——赶花场,又称跳花坡。姑娘们在这天身着盛装,为节日增添异彩。这是人的海洋、歌的海洋。跳花节是各种芦笙舞尽显风采的大舞台。五月初五为座花坡,在金盆等地举行,是小花苗最隆重的节日之一。苗族支系繁多,从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可分为大花苗、长角苗、汉苗(歪梳苗)白苗、喇叭苗、小花苗等。小花苗因男女身着细针密缕的彩色刺绣披肩而得名。披肩俗称“花背”,集中地表现了小花苗的挑花艺术,一件披肩就是一件艺术品。披肩上的图案,有的象征河流,有的象征田地,表示苗族的祖先是从黄河流域迁徒来的。 早春二月,正是云贵高原桃红李白,百花齐放的季节,来自四面八方的小花苗轰轰烈烈聚集在赶花场。顿时山坡上万紫千红,成了花的海洋。 晨曦中,花场近郊,苗家姑娘们或对明镜或对着溪水巧梳妆。 花场中间,栽着一棵“花树”整个活动程序都围绕“花树”进行。其实,花树无花,一般是一棵香樟树,传说是为了纪念被天神变成香樟树的苗族小伙。另一个传说是,很久以前,苗家在战斗中失败退到金沙江边,无桥可过,无船可渡,头领命砍来一棵大树横入江中,人马就从大树上过了金沙江。于是认为这棵树来代替这棵“神树”,称为“花树”。花树的选用特别讲究,一般要选枝叶繁茂的常青树木。 跳花开始时,花场及周围的山坡上已是人山人海。花场中心那棵硕大无比的花树上,插有数面红旗,点缀得花树极富节日气氛。苗家的族长们围花树席地而坐成圈,苗家芦笙歌舞手们,绕着花树如痴如醉地跳着芦笙舞,表演几圈几曲后,又让位给另一批新来的。跳至酣处。 花场中,苗家姑娘们大红的头饰,鲜艳的花裙,男男女女身上的灿烂绚丽的花背,组成了一个花的世界。小伙子以“抢去”。花背被“抢”得的花背越多越荣耀。姑娘们把所有的花背口上,一件件地让她满意的小伙子“抢去”。花背被“抢”完,姑娘就觉得幸福和自豪,更有边人带花背“抢”走而以后再“补办手续”的。还有姑娘半推半就给“抢”。也就被硬抢了衣物等,但这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不同意结婚而衣物都是必须退还的。 南面山坡上,进行激烈而风趣的山歌比赛,皆为情歌,或多有男女对唱,互吐爱意。聚集在这里的人们,大多为汉家青年男女,他们把花场衬托得更加热烈喜气,显示了各民族大团结。 发红日西沉,余辉夕照,沸腾了一天的花场上,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女婿们依照一定的礼仪和路数,演奏着芦笙舞蹈向岳父母跪拜。一般跪拜为三个头,受头的岳父母必须向跪拜的女婿打发钱物或带子等,这是规矩,任何一方都不可相违,任何一方都必须遵守。否则,事后赔礼道歉也难以罢休。晚上,花场上一片篝火,一片歌声,明月照着一对对亲昵的情人。那些没有找到心上人的姑娘和小伙,站在山坡上高唱“喊歌”,是失意的痛苦,也是爱情的呼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