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是贵州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1652年,南明永历朝廷播迁安龙,永历帝朱由榔在此建立陪都,故有“龙城”之称。明“十八先生”在安龙天榜山下以身殉国的壮举,已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令人难忘的一幕,永历帝在安龙四年,留下了“永历行宫”、“御校场”、“古城墙”、“三王墓”等众多的遗址遗迹。在清代,安龙日渐成为贵州西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统管“盘江八属”的兴义府所在地。招堤、涵虚阁、半山亭、“十里荷花”、珠泉书院、兴义府试院的出现,不仅使当时的安龙声名远播,而且也使如今的安龙充满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县境内共有46处名胜古迹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省级5处、州级5处、县级36处;文物藏品196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件。
明朝末年,清军占领北京,明朝宣布灭亡。在南方,明朝一些余部纷纷拥戴当时的一些小蕃王建立新的明朝政权,历史上称“南明”,永历朝廷是当时四个小朝廷之一,他的当朝天子是明神宗的孙子--桂端王朱常赢的儿子朱由榔,朱由榔于1646年10月在广东肇庆登基,其宗旨是反清复明。永历皇帝登基后,就遭到清政府的追杀,在清政府的追杀下,到处流亡,曾流亡到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等地。1652年2月,大西军遗部孙可望遣兵从广西迎永历帝入居贵州安隆
所,改安隆所为安龙府,并派兵守之。永历王朝在安龙,生活与朝政都受制于孙可望,而且滋长了孙可望篡位的野心,独断专横,公开逼永历帝让位。1653年11月,永历帝与朝臣吴贞毓等十八人密商,决定召李定国入卫,护卫安龙,以遏制孙可望。不料此事泄密,孙可望知道后,大怒,便派部将郑国调查此事,郑国将十八朝臣关押起来,严刑拷打,逼他们供出永历帝。十八位朝臣为了保护永历帝,便承担所有责任。1654年,孙可望便以“盗宝矫诏,欺君害良”之罪将十八学士处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八先生之狱”。1656年,李定国从广西
率军至安龙,将永历帝护驾到云南昆明。1658年,永历帝派遣通政史尹三奔赴安龙,为死难者树碑,并亲自题“明十八先生成仁处”。永历帝共在位十二年时间,在安龙这四年时间,安龙便成为抗清的政权和军事指挥中心,安龙也是永历帝唯一建立行宫的地方,三百年来,安龙历经沧桑,也因此享有“南明古都”“桂王城”的美誉。摩岩石刻:刻于1939年,因当时安龙县长申请国民政府拨款修复十八先生祠墓,在南京的国民党许多军政要员,听说此事后,便纷纷题词,也因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激励国民将士,希望他们有十八先生那样死而后已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