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兴义知府张瑛所倡建的安龙招堤半山亭竣工时,他仿阎伯屿邀请群僚著文纪事,在半山亭大宴宾朋。张瑛年仅十一岁的爱子张之洞,即席所作《半山亭记》,震惊四座,齐称“神童”。
“穿绿荫,拂白石,禅房乍转,画槛微通,石碧一方,茅亭三面者,半山亭也。”晚清重臣张之洞11岁在安龙招堤半山亭中即兴作文,初展才华,被誉为“神童”。从此,《半山亭记》与半山亭风雨相伴,相互映衬,成为了安龙“荷文化”中的一个亮点。
安龙招堤原是水乡泽国,水面延绵10多里,俗称陂塘海子。清代,招公筑堤,张瑛修亭阁,广植荷花,遂成就十里荷花胜景,而半山亭也就成了这绝美景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50多年来,半山亭所以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到此寻幽觅胜,究其原因,则与晚清重臣张之洞少年时所作《半山亭记》有很大程度的关联。 风雨一亭阁,千古传佳文。张之洞作《半山亭记》之后不久,便走出了安龙,终成晚清一代重臣,而其《半山亭记》则永刻石壁,传为佳话,进一步丰富了安龙“荷文化”的内涵。
“半山亭”景点括金星山、附涵虚阁、依张公祠、瞰醉荷亭、傍怀乡桥,接一览亭,其景柳湖相招,亭坊相应。树合欢,鸟对鸣,色因四时、晴雨、远近、昼夜而异,美不胜收。
亭上楹联累以数十计,笔法颜柳苏王难以列举,皆为昔日龙城知名文人所书,其墨痕远观如龙蛇腾舞,近看似碧荷影附。楹联物事景情相融,寓意隽永,韵味芳幽。胡景涛总书记在贵州任职时,曾游历安龙,登半山亭,咏楹联“携酒一壶到此间畅谈风月,极目千里 问几辈能挽河山”,不禁击掌而歌。
半山亭内置玲珑石榻,榻侧安石枕,添石桌、石凳。盛夏,赋闲老翁携伴弈棋纳凉,或摇扇,或抚碑,悠然而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