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莲花,又名“肉莲响”或“莲花十八响”,是一种流传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土家族民间舞蹈。清朝光绪年间,肉莲花传人杨通朝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肉莲花不需要器乐伴奏,不需化装,不需任何道具。人数不限,动作大方自如,深受人们喜受,田头地角,薅秧打谷之时,堂屋小院、饭后茶余之际,人们都可随兴起舞,自娱自乐。表演时,无论春夏秋冬 , 都脱光上衣,亮着臂膀,叉开五指,用力拍打身上的每块肌肉和关节,一是表现自己体格健壮,二是用这种拍打肉体的清脆的有节奏的声音抒发心中欢乐奔放的感情。特别是在丰收的季节,由于心情舒畅,常常用“肉莲花”这种舞蹈形式来表达喜悦的心情。
舞蹈分“大板”和“小板”两种形式。“大板”,即手掌拍打四肢、下腹,发出响亮的声音.“小板”即拇指与中指相拧,发出清脆的声音。舞蹈者短裤赤膊,舞蹈时一部分人跳“大板”,一部分人跳“小板”。也可将“大板”“小板”综合在一起跳。“大板”动作粗犷刚健,出手有力,拍打有声,声音响亮,气势夺人,显示了土家族劳动人民强健的体魄和刚强的意志。“小板”则动作舒缓、潇洒,并吸收了花灯的一些身段,如动肩、甩胯,灰谐幽默,表现了土家族的富于情味。“大板”与“小板”刚柔相济、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给人以振奋、欢快的美感。
舞蹈的基本动作为双膝下屈、骑马桩、脚显外八字,身子向后微仰。“大板”五指伸直,用力拍掌、拍打左、右胸、两肩关节、两上臂、两下臂,加拍掌,称为“上九响”;用力拍打左右腹、两大腿、两小腿、两脚背、加拍掌,称为“下九响”,上下合称“十八响”。“小板”拇指与中指相拧,下身不动,左右肩上下耸动;上身不动,胯部左右甩动,这叫做“上动下不动,下动上不动。”基本步法为两步半。 拍打节奏:四二拍和四四拍
大板:X X | X X | X X X X X X X X|
小板:X X X X | X X X X |
20世纪90年代,沿河县文化部门对舞蹈肉莲花进行发掘整理,并搬上舞台,多次参加省、地级的文艺演出。2000年2月,沿河土家族青年代表队表演的舞蹈《肉莲花》在北京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中获一等奖。2003年,代表贵州参加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再获表演类一等奖。2007年,《肉莲花》在“多彩贵州”铜仁赛区获舞蹈类原生态一等奖,在省里的决赛中获优秀奖,同年由省文联推荐到苏州参加全国“山花奖”颁奖晚会,得到了许多嘉宾的好评。颁奖晚会后,又被选入2008央视七套“九亿农民的笑声”春晚节目,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现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物遗产名录。
基本动作
大板
一、双掌莲花:
第一拍,双脚外八字,中间两脚距。头正面向前,双膝下屈,五指伸开、双手举向左肩,手指与耳平行,用力拍掌。第二拍与第一拍对称。
二、胸莲花:
第一拍,双脚与双掌莲花相同。上身向后微仰,右手自然下垂,右手拍打左胸,头胸正前方。第二拍与第一拍对称。
三、肩莲花:
第一拍,双脚与上相同,上身向后微仰,右手向左弯曲,手与腰平行,左手拍打右肩关节。头胸正前方。第二拍与第一拍相对称。
四、臂莲花:
第一拍,双脚与.上相同,身子向后微仰,右手拍打左上臂,头胸正前方。第二拍与第一拍对称。
五、肘莲花:
第一拍,双脚与上相同,身子向后微仰、右手拍打左肘、头胸正面。第二拍与第一拍对称。
六、腹莲花:
两脚直立,中间两脚距,挺胸,右手自然下垂,左手拍打左下腹。第二拍与第一拍对称。
七、大腿莲花:
右脚直立,右手向上弯曲,手指与肩平行,左脚弯曲上抬,左手用力拍打左腿。头胸正面。第二拍与第一拍相对称。
八、小腿莲花:
第一拍,左脚直立,右手向上弯曲,手指与肩平行。右脚弯曲上抬,小腿向内,左手用力拍打右小腿。第二拍与第一拍对称。
九、脚背莲花:
第一拍,右脚直立,右手弯曲向上,手指与肩平行,右脚弯曲上抬,小腿向内左手用力拍打右脚背。头胸正面。第二拍与第一拍对称。
小板
一、采莲响指:
双膝下屈,两脚八字形。中间两脚距,右肩上抬,左肩向下,右手弯曲向左侧,手肘与腰平行,右手弯曲向上,手指与肩平行,双手拧指。胸正面,头向左微侧。第二拍与第一拍对称。
二、采茶响指:
第一拍,左脚向前一步,右脚提起,左手向右侧,手指与肩平行,右手摆在右胸前,双手从左向右顺至右侧,双手拧指。头胸正面。第二拍与第一拍对称。
三、插花响指:
左脚向前一步,膝前屈,右脚原地屈膝,右手向上抬,手指与头平行。左手向下与左腿平行。双手拧指,头向左微侧,胸正面。第二拍与第一拍对应。
四、薅秧响指:
左脚向前一步,右脚提起,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双手拧指。第二拍与第一拍相对称。
五、摘桃响指:
双膝下屈,胯向左顶出,双手在胸前交叉拧指,手指与耳平行。第一拍上身向右侧,第二拍上身向左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