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是无伴奏的合唱,气势宏大;而侗族琵琶歌则是用琵琶伴奏的,悠扬抒情,让人有“绕梁三日”之感,久久难忘。琵琶有3~5根弦,外观呈流线型,音色特别适合伴奏抒情曲。琵琶歌的歌手,大多会用大水杉或香樟木制作琵琶。 侗族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民族。他们的公共活动场所被称为“月堂”。男女青年在“月堂”行歌坐夜时,常常用小琵琶弹唱琵琶歌,内容简短而抒情,多为即兴随口唱出。月堂里谈情说爱的歌声、琴声融为一体,如泣如诉。不规则的长短句,能够传递最细腻繁复的情感。 另一种琵琶歌用大、中型琵琶伴唱。歌师们在鼓楼里或是办喜事的人家弹唱有关历史、叙事、苦情等长歌。琵琶歌的音乐低沉柔和,浑厚感人,如同千百年流淌不绝的岁月长河。 平架是黎平县洪州镇的一个美丽山村。1952年,这里流传的琵琶歌因被贵州音乐家发现而定名为洪州琵琶歌。其中一首著名的歌《丢歌不唱荒了夜》歌词大意是:“丢歌不唱荒了夜,丢马不骑荒了鞍,不吹芦笙寨安静,不弹琵琶不开怀。年轻不唱心寂寞……”远听,那纯净至极而又高亢尖细的琵琶歌音乐轻轻飘来,如云似雾。它极富抒情味儿,男声女声都是用高八度的假嗓演唱,浑然一体没法区分。在我聆听过的侗族琵琶歌中,洪州琵琶歌是唱法上最有特色的,坊间称之为“侗歌的美声唱法”。这是你在别的地方闻所未闻的。为什么平架琵琶歌会有这样独特的发音?民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有一对男女青年在女方家月堂里弹琵琶唱歌,日久生情。女子的父母不赞同他们相爱,不许小伙进月堂。这对男女为了不惊动家人和老人,深夜里小伙子改假嗓模仿尖细的女声唱情歌。老人听了,以为是寨上的姑娘们在月堂里唱歌,就不再干预了。以后,这种唱法就一代代传了下来。洪州琵琶歌是歌唱爱情的,也是爱情造就了这种独特的唱法。文革中,平架的侗族民众在山上做活路休息时唱洪州琵琶歌,还得派人在山垭口放哨,看到干部来了就喊“嘎嘛哕”,大家急忙改唱语录歌;干部走了,大家又唱琵琶歌。民间艺术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不是外力所能扼杀的。 榕江七十二寨流传的《爬窗歌》那奇特而风趣的形式,可谓独一无二。为了寻找年轻人恋爱的独立空间,半夜时分小伙子带上琵琶、架上独木楼梯,爬到姑娘的窗口,弹起琵琶轻声吟唱《喊姑娘歌•开窗歌》,唤醒睡梦中的姑娘。窗前月下,小伙子的歌声特别婉转、悠扬、深情,矜持的姑娘便起来悄悄聆听。在小伙子的歌声攻势下,姑娘终于打开了二指宽的窗口,与小伙子对起歌来。日复一日,那窗户的缝隙也越来越大,小伙子和姑娘两手相握、互赠信物、山盟海誓,并唱起了《发誓歌》。而到天亮要分手的时候,又会唱起《分手歌》……下一步,小伙子就要请媒人前往提亲了。如若女方老人不允,他们还会在那扇定情的窗前唱起《逃婚出走歌》……整个谈婚论嫁的过程,都有琵琶歌如影随形;哪怕在决定命运的生死关头,他们也会用这种最艺术的方式来表达心意。这确实是一个“饭养生、歌养心”的民族呵! 琵琶歌的传承由口口相传到现代有文化的歌师用汉字记侗音传承,都十分艰难。68岁的晚寨歌师吴家兴是琵琶歌的传承人,初中文化。他年轻时候就熟练地掌握了琵琶的弹唱,并用汉字记侗音的方式记了9个歌本。2007年初,晚寨失火,全寨几乎烧光,吴家兴救出的第一件东西就是花了几十年心血记下的歌本,现在还珍藏于家中。吴家兴已经教了7批徒弟。 然而,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侗家人千百年延续下来的生活方式改变了,爱情的表达似乎也变得直白而缺乏意蕴。这使得侗族琵琶歌虽然在表演领域走红,而在恋爱中却已因不断淡化而渐渐消失,形成了一种深层次的濒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