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魅力长顺屯堡风情
在长顺县马路乡、新寨乡等地区,有相当数量的屯堡村落和屯堡人。屯堡人居住的地方,多以屯、堡、旗、场、所、卫、哨、关、卡等命名,颇具军事色彩。他们的建筑、服饰、语言、娱乐、饮食等都十分独特,至今仍保留不少江南明初意韵。屯堡人构成特有的屯堡文化,极具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屯堡文化历史悠久
明朝初年,朱元璋为消灭在云南的元朝势力及巩固对贵州的统治,于洪武十四年(1381)、洪武二十一年(1388)两次派遣30万大军“调北征南”,大本营设在今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一带。后来,又从江南诸省征调大批移民附籍,史称“调北填南”。这些征南将士和填南移民,在明王朝实行军屯、商屯、民屯大规模屯田制后,即在以安顺市两秀区为中心的周边县市长期定居下来。他们的后人称为屯堡人。根据马路乡马路村燕旗堡陈氏族谱溯源:“一世祖随
军南征到此,繁衍后裔,已十八世,六百余载……”由此可见,长顺境内早在明朝初年就有屯堡人的先辈们前来居住。
屯堡村落匠心独具
屯堡村寨的房屋多为石木结构,沿袭了江南三合院、四合院式样。木、石雕花工艺被广泛运用在房屋的屋基、天井、楼廊、风窗、扇门等的关键部位。图案采用江南常见的人物、动物、花草纹饰,十分精美。门窄窗小,窗似射孔。朝门则呈外宽内窄的“凹”字型,凹壁上留着枪眼,顶部设“望楼”。整寨用石头围墙圈围,边上设碉堡护卫,是一座封闭性与防御性一体的建筑群体,有极高军事功用。如今,马路乡的青山堡、新寨乡的安乐堡等村寨
还可见遗迹。
屯保人服饰自成一家
屯堡人的衣着妆扮主要表现在妇女身上。屯堡妇女一直保留明朝时安徽“凤阳汉装”。婚后妇女头上挽“凤头髻”,套上马尾编织的发网,别上银钗玉簪,缠绕白布包帕(老年妇女包青帕),身穿领、袖、襟均镶花边的宝蓝色大袖长衫,腰系青丝带,脚穿高帮翘尖绣花“凤头布鞋”,还养成绑带裹腿习俗,基本保留江淮古风。屯堡男性服饰以短对襟和长衫大襟为主。
屯堡人的语言始终沿袭江淮母语特征。发音中翘舌音和儿话音很明显,南北方的人也易听懂。日常的口语对话中,大量使用谚语、歇后语,显得生动活泼,幽默有趣。
屯堡地戏赏心悦目
屯堡地戏被称为戏剧活化石,曲目皆为武戏,唱胜不唱败,粗犷豪放,又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屯堡人称地戏为“跳神”,演唱时,表演者头戴面具插雉尾,身穿长衫,腰围战裙,背插靠旗,面罩青纱,操戈扬盾,边歌边舞。而具雕刻精美,色彩丰富,是很好的民间工艺品。如今,在长顺县马路、新寨两乡共有14支地戏队,他们一般在农历正月和七月进行演出。遇重要活动,这些地戏班子就组织参加演出。 屯堡人喜欢唱山歌,唱花灯,歌词通俗易懂,曲调优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