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不少人以为贵州在远古是一片荒漠,渺无人烟,是无“文化”可言的一片神秘土地。1964年,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试掘了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贵州的历史线索因此突然向前延伸了24万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揭开了贵州“史前文化”研究的帷幕,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了极其遥远的太古。事实上,在远离中国文化中心的贵州,在莽莽苍苍的崇山峻岭中,曾经是远古人类栖息、繁衍的地方。在贵州,发现了属于晚期直立人阶段的“桐梓人”,发现了属于早期智人阶段的遗址,还发现了若干晚期智人化石,如“兴义人”、“穿洞人”、“桃花洞人”等等。令人震惊的是,六盘水一带,还出现了“水城人”、盘县“大洞人”和六枝“桃花洞人”。在桐梓、普定、安龙也不止一处古人类遗址。如果把这些发现与云南的“禄丰古猿”和“元谋人”联系起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由猿到人的发展图景,其间并无缺环。因此,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云贵高原是人类的摇篮之一。有了人,便开始了人类的历史,同时也开创了贵州的史前文化。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说,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在南方“首推贵州黔西观音洞”。在这里出土了近4 000件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01+和石器,还出土了22种哺乳动物化石,属华南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与北京周口店动物群大致属于同一时期。考古学家们认为,北京周口店、山西西侯度和贵州黔西观音洞,分别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迄今为止,贵州已调查发现的旧石器文化遗址有50多处,正式发掘的有10余处。盘县大洞遗址,被列为1993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大洞遗址面积约8 000平方米,是一个规模巨大、文化内涵丰富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少有的文化遗址。“水城人”打制石器的方法,被称为“锐棱砸击法”,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尽管这种加工方法在中国西南其他地区及东南亚也有发现,但时间最早、最为完整的是贵州出土的。贵州史前文化,还有一个令人瞩目的闪光点,那就是骨角器特别丰富。
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其他地区总共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骨角器不足200件,而在贵州普定穿洞遗址中,出土的骨角器却多达1 000件,不但在中国独占鳌头,而且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骨角器的出现,标志着工具制造有了长足进展,也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贵州在史前时期放射出的奇光异彩,与贵州的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这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动植物资源丰富,适合古人类的生存、繁衍。喀斯特地貌发育形成的许多天然洞穴可供古人类栖息,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石料则是制造石器的原料。
“史前文化”是贵州文化的源头,经过二十多万年的摸索与创造,贵州终于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新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