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据说是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先民驱鬼逐疫的禳祭仪式,后来逐渐发展为宫廷傩礼、军队傩仪和笢间百姓乡傩活动,历史上曾长期盛行于中原,不同程度受到过儒、道、佛思想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以原始巫术为核心的傩文化逐步从中国退却、消亡。但伴随着明清时期或更早的汉族移民不断入黔,原属汉文化的“傩”,却在偏僻的贵州山区扎根、保留下眯,并与土著民族的巫术、祖先、鬼神崇拜等信仰习俗融合,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傩文化现象。 当今贵州广泛存在的“傩”,实际上是巫、儒、道、佛以及多元的土著文化的混合体,有的仍停留在原始宗教意识和巫音巫术舞的神秘祭仪阶段,有的已从巫术中逐渐剥离出来,演变为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傩戏。除了由军傩演变而来的地戏外,贵州民间傩戏崇拜与傩戏并没有完全脱离,大多祭中有戏,戏中有祭,即通过傩祭酬神驱逐疫,再以戏娱神戏娱人,戏由祭祀活动演化而来。对傩的崇拜其实也包含了多神崇拜、祖先崇拜的复合特征。黔东北地区林林总总大同小异的傩戏神坛上,供奉着传说中的人类祖先(傩公和傩母)的神像就是最好的例证。 大体上说,贵州的傩戏保持了古朴、粗犷而又诡谲的面貌,虽然在不同民族中的传播方式与融合程度有一定差异,称谓也有所不同,但原始巫术的核心与表现形式基本保持不变。其最大的特点,是表演时都戴被视为神衹的面具,这些面具既有狰狞肃杀的早期图腾气息,又有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喜怒哀乐的面容表情。从中可以看出傩戏从娱神走向娱人,即巫术与审美经验逐渐剥离,巫术意味不断淡化为大众娱乐活动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