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老贵阳的电影 |
|
添加人:admin添加时间:2010/2/21 17:56:57
浏览量:3442 |
|
贵阳开始有电影是二十年代由一家名叫“刘源春”商号引进的。刘源春的老板刘玉清经营当时贵阳还没有的新货品,如洋马儿(单车)、黄包车(人力车)及汽车的配件,同时首家开设澡堂、放映电影。刘源春的“电影院”当时设在一家商店楼上,只有30个席位,票价每座大洋5角。因在贵阳只此一家,价虽高但场场客满。影院地点,在今中华南路百货大楼南侧。
刘源春的小电影放映的是“默片”(无声电影),多是一些短片,如国外的动物、车船等。虽没有什么情节,但由于会“动”,比看西洋镜(拉洋片)有味,人们也就满意了。到了三十年代初期,贵阳才有了比较正规的电影院。最早的一家,是明星电影院,地址也在中华南路。接着,便有大同、群新(在今富水北路竹筒井)等电影院相继出现。四十年代,又增加了贵州(在今中山东路)、大华(后改为儿童电影院,在今富水北路)。放映的影片,都是从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国产片、外国片都有。
最初放映的外国片,既没有声音,也没有字幕说明,于是电影院便请了一位“翻译”来讲解。此人名叫徐镜西,中英文底子都好,电影开始放映时,他拿着一个白铁皮做的广播筒,坐在一张较高的座位,配合镜头、画面讲解,全场鸦雀无声,观众边看边听。有时,这们徐先生也会风趣地插入几句“幕外音”,如外国片中有接吻的镜头,他便会说:“你们看亨德和马丽小姐在做什么?”引起观众大笑。这种翻译讲解,直到电影发展到有华语配音演员才结束。不过,老贵阳们对徐镜西还是很感激的,如果当年没有他的翻译讲解,谁能看得懂无声的外国片?
老贵阳中的富有者看电影很讲究。当时,电影院中设有“包厢座”,价较贵,包厢中设有三、四个座位。看电影每场约2小时,可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也要叫一个烧木炭的火盆来烘脚,并泡上一壶好茶。瓜子、牛肉干等小吃,自有小贩送来。这算是“上等观众”。当时,贵阳的电影院、戏院为了照顾一般收入较低的,还设有“旁座”,即在茶楼之下的两旁,设置一些无靠背的条凳。“旁座”有柱子遮挡视线,必须站起来才看得见,于是“旁座”就等于是“站票”了。
后来的影片,是古今中外皆有,在贵阳观众中较吃香的有《火烧红莲寺》、《荒江女侠》等。由于电影的特技处理,电影中可出现口吐飞刀、手中放出剑光、人可以在空中飞翔等镜头吸引着观众,虽然长达十几集,仍场场客满。四十年代,古装的爱情片如《一夜皇后》、外国片《旋宫艳史》都很叫座。
“露天电影”也给老贵阳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为何?一是不花钱,二是来去自由,二是可以两面看。三十年代,露天电影是在新市场(今市场路)空地上放映,四十年代则是在民众教育馆(今人民剧场)广场放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