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 古称蜡撷。我国西部民族民间传统印染工艺。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汉唐,兴盛于宋元。1987年在安顺市平坝县桃花村苗族刘姓的一座洞葬群棺中,不但发掘了汉唐时代的陶釜和酒具,而且首次发掘了宋代彩色蜡染褶裙,灿然如新,图案为“鹭丝鸟纹”,款式与现代苗族褶裙相差无几。
安顺素有“蜡染之乡”的美誉,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就陈列有清代皇家宫廷珍藏的一幅安顺市郊苗族蜡染背扇扇面。
安顺蜡染实际上分为蜡画和蜡染两种形式。蜡画是用铜刀(蜡画工具)醮上高温加溶的蜂蜡,在白布上信手画出,花鸟鱼虫,江河湖泊,唯妙唯哨,栩栩如生,然后绘画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填以各种颜色即成。蜡染是将画好的作品通过防染,煮沸、去蜡、漂洗、花现。加之,神秘莫测的冰纹,使蜡染更具抽象画派的韵味。蜡染在安顺苗族布依族妇女中,颇为盛行。苗族图案带有史书性质,似铠甲,象文字,或写意、或抽象,任随驰骋;布依族大多是图腾图案,有太阳纹,有云雷纹、有回纹、有铜鼓纹,连续对称,古朴典雅。蜡染布料常用作衣裙、围腰、床单、背扇、帐檐、挎包、帽子、时装。目前安顺蜡染已是中外游客追求的时尚。八十年代,以苗族民间艺人杨金秀为代表的一批批蜡画能手应邀出访欧美等地进行技艺表演,受到许多国际友人及专家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