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地方特产 | 特产杂谈 | 特产之乡 | 说说贵州 | 古老传说 | 民族风情 | 地方风情 | 贵州旅游 | 贵州小吃 | 地方民族 | 地方名人 | 供求信息 | 投资信息
 
特产分类: 果蔬 | 粮油米面 | 特色食品 | 滋补营养品 | 休闲零食 | 辣椒系列 | 工业产品 | 风味小吃 | 工艺特产 | 轻纺特产 | 特色服饰 | 烟|酒|茶|饮 | 农林特产 |
地区分类: 贵阳市 | 遵义市 | 安顺市 | 六盘水市 | 毕节地区 | 铜仁地区 | 黔东南州 | 黔南州 | 黔西南州 |
本站搜索
中国刺梨之乡龙里县20万株优质刺梨苗待售  会员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特产杂谈 >> 贵州蜡染-历史追溯

贵州蜡染-历史追溯

我要打印   IE收藏
添加人:admin添加时间:2010/2/26 18:33:20 浏览量:5048

家乡的月亮  贵州蜡染蜡染的起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甚至更早。蜡染古称“蜡缬”,“缬”的意思是染彩,它与“绞缬”(扎染)、“夹缬”(印花蓝布)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防染工艺。在历史文献中有关蜡染的记载很少。《后汉书》、《临海水土志》、《新唐书》等虽有“染彩”、“斑文布”、“卉服鸟章”等记述,但都没有确指蜡染,到了宋代的文献中才对蜡染有明确的说法。如南宋周去非的《岭外问答》说:“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灌蜡于镂中,而后乃积布取布,投诸蓝中,布既受蓝,则煮布以去蜡,故能制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其中叙述的蜡染工序,显然并非从南宋开始。后来的《贵州通忐》载:“用蜡绘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可见蜡染已由以蜡灌刻板印布发展到直接用蜡在布上描绘了。学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宋代由于印花蓝布等成本低、工艺简单而大为盛行,蜡染在中原逐渐消失,而在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却代代传承,至今不衰。
  从传世的和出土的蜡染实物看,蜡染在唐代是盛行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三色蜡染、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对树象羊蜡缬屏风”,都是唐代遗物。在贵州省平坝县下坝的棺材洞里,前些年出十了宋代苗族点蜡幔及鹭鸟纹彩色蜡染衣裙。这些都是蜡染流传悠久的历史见证。
 
 
  贵州蜡染蜡染的研究者根据史料和民间传说,对蜡染最早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些推测,意见不尽一致。无论如何说,蜡染在中国西南地区,特别在贵州一枝独秀却是事实。形成这种状况主要有三个放面的原因:一是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心理的原因,他们迁徙到贵州后怀念故土,怀念祖先,固守从故土带来的文化形态,并在其中寄寓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意义,逐渐成为民族自尊自爱的标志:二是地理环境的原因,贵州地处偏僻,山川阻隔,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少,易于保持传统的文化形态;三是制作原料的原因,贵州气候湿润,草木繁茂,盛产蜂蜡和制作蓝靛染料的蓝草,这为制作蜡染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艺术”,贵州民间蜡染是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管是岁时节日住房的装饰还是婚丧嫁娶人生仪礼,也不管是民间宗教信仰祭祖敬神还是服饰佩带织绣花样,各式各样的蜡染工艺织染活动,都与贵州山地少数民族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息息相关,使得蜡染工艺和贵州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傩戏等活动一样,具有某种“全文化”的功能,在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强大的中心文化辐射挤压的边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符号形式。
相关信息
· 中国香猪之乡 - 贵州黔东南州从江 (2/11/2006 5:36:38 PM)
· 中国方竹笋之乡 - 贵州遵义桐梓 (2/11/2006 5:37:40 PM)
· 中国辣椒之乡 - 贵州遵义绥阳县 (2/11/2006 5:38:24 PM)
· 中国野木瓜之乡 - 贵州遵义正安县 (2/11/2006 5:38:52 PM)
· 中国饵快粑之乡 - 贵州黔西南州安龙县 (2/11/2006 5:39:20 PM)
· 话说贵州 (2/19/2006 2:32:51 PM)
· 贵州历史(一) (2/21/2006 9:19:37 PM)
· 贵州历史(二) (2/21/2006 9:20:24 PM)
· 贵州历史(三) (2/21/2006 9:23:07 PM)
· 历史把贵州从边缘推向前沿 (2/21/2006 9:28:28 PM)
查看留言
用户留言

   贵阳市    遵义市
   安顺市    六盘水市
   毕节地区    铜仁地区
   黔东南州    黔南州
   黔西南州

 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水各大寨
 布依龙灯艺术之乡—贞丰珉谷镇
 中国砂仁之乡—贞丰县连环乡
 中国布依戏艺术之乡—册亨
 古茶之乡—黔西南
 野场:吉巴达艺术之乡
 中国空心李之乡—沿河•沙..

更多>>>
 产 品 推 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请您留言 
 贵之州特产网 Copyright © 2006 gztc.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问者
『本站资料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我们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贵州特产网 http://www.gztc.com.cn
如转载本站资料,请标明出处。
黔ICP备06001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