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地方特产 | 特产杂谈 | 特产之乡 | 说说贵州 | 古老传说 | 民族风情 | 地方风情 | 贵州旅游 | 贵州小吃 | 地方民族 | 地方名人 | 供求信息 | 投资信息
 
特产分类: 果蔬 | 粮油米面 | 特色食品 | 滋补营养品 | 休闲零食 | 辣椒系列 | 工业产品 | 风味小吃 | 工艺特产 | 轻纺特产 | 特色服饰 | 烟|酒|茶|饮 | 农林特产 |
地区分类: 贵阳市 | 遵义市 | 安顺市 | 六盘水市 | 毕节地区 | 铜仁地区 | 黔东南州 | 黔南州 | 黔西南州 |
本站搜索
中国刺梨之乡龙里县20万株优质刺梨苗待售  会员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特产杂谈 >> 雷山苗族服饰剌绣

雷山苗族服饰剌绣

我要打印   IE收藏
文章来源:贵州特产网添加人:admin添加时间:2010/7/30 11:21:54 浏览量:5088

  在雷山,你会发现在苗家姑娘那漂亮的衣着上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服饰上挑花刺绣。衣裙、围腰、头帕、鞋面、背带都要用丝线绣上花鸟、虫鱼、龙凤、树木、人神等图案。有的专家研究苗族刺绣,认为最具有苗族特色的绣品要算贵州,而在贵州,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黔东南。雷山苗

精美雷山苗族服饰

族的绣品确实精彩迷人,论风格、绣技也居于前列。因此,2006.5.国务院已将雷山苗族刺绣技艺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里的刺绣针法主要有平绣、辫绣、绒绣、堆绣、缠绣、锁绣、破线绣、锡绣、挑花绣、结绣、钉线绣等十多种.据说,雷山刺绣能出精品主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讲究构图,二是讲究用色,三是讲究绣技。这三个环节是密切相关的。一幅理想的构图形成了,凭手剪好图样,用哪些色丝并如何搭配,又选用哪些绣技才能绣制出具有主题鲜明、取得最佳艺术效果的精湛绣品.对这些,凡有经验的绣手是成竹在胸的。优秀的绣手具有大画家的思维。她非常讲究构图这一基本环节。一则构图设计十分讲究严谨、对称、协调,每幅绣图中要有主、附图案,且搭配适当;二则构图内容取材广泛。可归纳为四大类:①远古神话传说如创世的蝴蝶妈妈等;②图腾崇拜如龙凤、日月、水牛、飞鸟、枫树等;③自然憧憬如人与山水、生物、房屋、田园、五谷和谐相处;④历史追忆如象征苗族大迁徙及渡过的黄河、长江。还有苗人崇拜的姜央(也有说伏羲)蚩尤等神圣的形象。多数能随口说出黄河、长江、洞庭湖等迁徙路线的所在处来。有人说“苗族服饰是一部无字的史书!”的确不假.苗家女性用这些传统的刺绣技术,使款式极丰的苗族女性服饰变得格外异彩纷呈。常人见了赞不绝口,绘画艺术大师们也在如痴如醉地投以赞许的眼光。许多专家感慨地说:“苗族刺绣精品不仅是苗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艺术大师刘海粟就这样评价过苗族绣品:“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2004.1.28-2.5由中国民族博物馆等单位在新加坡举办的中国.雷山苗族服饰展.新加坡联合早报对苗族服饰、手工刺绣、银饰制作工艺的精美绝伦赞不绝口.

精美的雷山苗族刺绣
  史书记载,在苗族文明始祖蚩尤成为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时,居住在今黄河下游一带的苗族先民已广种粟、棉。有了棉花就有了制作衣服的原料。处于萌芽状况的刺绣服饰也在苗寨中产生。以后到三苗国部落联盟时代,苗族服饰刺绣就是史书中称的“鸟章卉服”。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主体居民为苗族人)时期,苗族的刺绣工艺有了较大的发展。1982年湖北江陵县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刺绣精品之一“龙凤虎纹绣”为罗地禅衣,底料为灰白色,图案长29.5厘米、宽为21厘米。刺绣由两个对称的花纹单位(苗绣很讲究对称)组成菱形图案,沿四边用褐色和金黄色彩线各绣一龙一凤。显示了楚刺绣的精湛水平。苗族先民从长江中下游流域迁徙到雷山安居,至今已有二千多年了.先民们也把当时的绣技带到雷山,加以传承和发展.

相关信息
· 中国苗族银饰之乡—雷山县 (3/1/2010 9:53:15 PM)
· 雷山苗族鼓藏节的由来 (3/1/2010 10:23:13 PM)
· 雷山的杨梅 (3/31/2010 12:59:22 PM)
· 雷山苗族芦笙村——排卡苗寨 (3/31/2010 2:05:04 PM)
· 雷山苗族银饰工艺(贵州) (7/29/2010 3:11:51 PM)
· 雷山苗族服饰剌绣 (7/30/2010 11:21:54 AM)
查看留言
用户留言

   贵阳市    遵义市
   安顺市    六盘水市
   毕节地区    铜仁地区
   黔东南州    黔南州
   黔西南州

 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水各大寨
 布依龙灯艺术之乡—贞丰珉谷镇
 中国砂仁之乡—贞丰县连环乡
 中国布依戏艺术之乡—册亨
 古茶之乡—黔西南
 野场:吉巴达艺术之乡
 中国空心李之乡—沿河•沙..

更多>>>
 产 品 推 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请您留言 
 贵之州特产网 Copyright © 2006 gztc.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问者
『本站资料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我们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贵州特产网 http://www.gztc.com.cn
如转载本站资料,请标明出处。
黔ICP备06001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