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八音 所谓布依八音是指流传于布依族民间的传统说唱曲艺。布依八音又叫“八音坐唱”,演出队伍8至14人不等,所唱生、旦、净、丑诸戏曲,不化妆。因用牛腿骨、竹筒琴、直箫、月琴、三弦、芒锣、葫芦、短笛等8种乐器合奏而得名。布依八音大都在节日、婚丧、嫁娶、祝寿、建房等喜庆场所演奏。唱腔用布依语,歌词大都为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及情爱歌诗。
苗族芦笙舞 早在宋代,烊柯地方的歌舞、瓢笙就已相当出名。古代,苗族用葫芦剖而为瓢,瓢笙即葫芦,今日安顺苗族称芦笙之斗亦曰葫芦,瓢笙即芦笙。公元995年,烊柯地方(镇宁、关岭、贞丰一带)曾派出一个使团入朝,宋太宗召见,令作表演,音乐起伏有致,史载:“一人吹瓢笙,如蚊蚋声,良久,数十辈连袂宛转而舞,以足顿地为节,询其曲,则名曰‘水曲’。”现在安顺境内38个支系的苗族芦笙舞与此描述大同小异。除此而外,芦笙还有《芦笙滚刀》(芦笙技巧)、《雄鸡斗》(双人舞)、《芦笙拳》(武术一类)等等。芦笙大都有曲无词,只知道何为古调,何为今曲,何为喜,何为悲,因相传久远,大都不知其意。
地戏,俗称跳神,由原始傩舞的分支军傩演变而来,盛行于屯堡村寨,集演戏、祭祀、娱乐于一体的古老戏种。屯堡人依村寨门前或寨中空地为戏台,以憨直拙朴、粗犷自然的露天演唱形式,用唱、念、做、打的艺术手法,表现《封神》、《楚汉相争》、《三国》、《薛刚反唐》、《精忠传》等中国古代忠义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演员们额上戴以简炼夸张的“脸子”即木雕面具,身着长衫,背插小旗,腰系战裙,手持木制短刀长枪,唱着原始的弋阳腔,仅借一锣一鼓的击奏,在一人启口,众人接腔的伴唱下,以人物上下更换时空变换,借三、五步为万水千山,就竹鞭为金戈铁马,依桌椅象征高山要塞,在抑、扬、开、合的撕杀、挡、架、翻、窜的格斗中虚实结合,形神兼备,产生极具击鼓进兵、鸣金收兵的古代战争景象,从而形成屯堡地戏特有的艺术魅力,被称为戏剧史上的“活化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