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与鸟同名的苗族支系,黑白相间的服饰代表他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73年前,一张与王震将军合影的照片定格了一段红军战士和苗族兄弟生死相托的历史。至今,当地的喜鹊苗同胞依然难忘这段红色记忆……
与鸟同名的苗族支系 30岁的李富美是大方县民宗局的一名苗族女干部,每到八堡镇搞民族庆祝活动的时候,从小在当地长大的她当仁不让地成为组织骨干。她说,“其实很多当地的苗族山歌,经过翻译就会失去原有的韵味。我现在才发现民族翻译工作,比想象中困难得多”。 李富美从小生长的地方是喜鹊苗的聚居地,距离大方县城约50公里。八堡镇新开村的村委副主任杨明科说,喜鹊苗也叫六寨苗,原因是迁徒到此之初,集中居住在六个寨子的缘故。现在,喜鹊苗分布在大方县八堡镇和新堡乡所辖境内,总共约有8600多人。他们有12个姓氏,其中以李、杨、王、张等四姓人数最多。 杨明科说,他们的服装与代表幸福吉庆的喜鹊极为相似,两肩一团雪白并间以黑色滚边,男装长褂有两后摆,形如喜鹊尾巴。女性下装为百褶裙,自腰而下由三个部分缝制组成,第一部分为蓝色,代表蓝天和大海;第二部分是面积最大,上面印制着很多蜡染图案,大都是代表现在居住地的田地、河流;第三部分为长约四寸的精美刺绣裙边,褶折里隐藏着苗族故土的城池、高山、一路迁徒时经过的河流、道路等等。 在当地,16岁以下的苗族少女都会有一条黑白相间的束带,交叉捆扎在胸前,除此之外,16岁开始,爱美的她们就要开始将长发挽束成高高的发髻,最高处再别上一把梳子。 李富美说,当地的苗族以鸟命名,在20年前每家每户都有打猎用的弩机,他们可以射杀所有的动物,但没有人敢对喜鹊下手。当地有一传说,蚩尤战败,九黎南迁,后有追兵,前有大河的危急时刻,六寨苗的先祖突然听到了喜鹊喳喳叫。一族人追随喜鹊而去,最终找到一片茂林。大家采木作筏,越水而去。从此六寨苗这一支自称“喜鹊苗”,感念喜鹊救命之恩。 浴火过往 大方县民宗局的经过多年的调查,在当地苗族同胞代代相传的古歌里,找到了这个苗族支系迁徒路上的浴火过往。 当地的民宗局副局长刘刚说,在明代洪武年间,调北征南,6万多名苗族子弟被迫征战,战斗过程中,苗族子弟伤亡惨重。有当地苗族的手迹证实:战后阵亡十之八九,最后生还的人,只有11000余人。之后,他们定居在四川永宁,即今天的叙永县内。 清朝时期,吴三桂被封为平西大将军,从四川永宁等县抽调苗民3800余人征讨水西,战后只剩下了1800余人,其中1400人迁往云南的文山等地,400余人居住在大方县的八堡、兴隆一带,并分布于6个自然村寨内,“这些人就是现在喜鹊苗的入黔先祖”。 在太平天国时期,翼王石达开领兵入黔,途中经过喜鹊苗村寨,当地的苗族拿出了自酿的水花酒与其共饮,石达开即席作赋“千颗明珠一瓮收 君王到此与低头 五岳抱住擎天柱 吸尽黄河水倒流”。 喜鹊苗聚居的村寨里,现在仍然酿造古老的水花酒,淡淡的液体,一次又一次地醉倒当地的重要节日,将久远的战争烽火融化在紧扣的酒碗里,一饮而尽。 红色回忆 在新开村的村中央,一幢木质瓦房记录着当地苗族同胞与红军战士生死相托的故事。86岁的杨文毕是这户人家的长者,每天,杨文毕就坐在门前的小凳上,回忆一生中的生活片断。70多年前的那些经历,老人逢人便会说上几句。其实,这也是每一个到达新开村的人最想知道的故事。 当时,杨文毕仅有14岁。 1936年2月,经过将军山一役,37名红军伤员,连夜被送到新开村苗民家中治疗。而杨文毕一家,就负担了20多位。现在,杨家仍然保存和使用着红军战士曾经躺过的床,家里人都说,这是一家人的“文物”。 高原的2月份,春寒正浓,苗族几兄弟带领着当地的老百姓,不但采来苗药为伤员治疗,而且为了保护红军不被发现,甚至将自己的民族衣物,穿戴在红军战士的身上。红军以性命相托,我们的喜鹊苗同胞,则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杀鸡为红军战士补身体,与前来骚扰的土匪进行周旋……。“土匪们以为受伤的红军有枪,就要进村抢夺,其实根本就没有。有一次,村外土匪进逼,我们还是用自己的火枪还击,打死了两个在村外的小路上。”杨文毕说。 毕竟80多岁高龄,老人家已经很难清晰地将事件来龙去脉清楚表述。他低下头想起了一件事,他说,在当时,负责看护受伤红军的人除了一个连长,另外一个就是和杨文毕一样只有13、4岁的小红军,由于年纪相仿,他每天负责把这名小红军,送到不同的住处休息。 通过对史籍的整理,这段历史仿佛就发生在昨天——1935年4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九军团到达八堡,当地的喜鹊苗子弟李德洪邀约了几十个年轻后生来到红军驻动要求参加红军,当地的部队分发了10支枪和部分弹药给这些青年带回。之后,红九军团出发。 1936年2月7日,红二方面军六军团红军再次进驻毕节 ,李德洪、李正芳等九位代表立即前往毕节红军团部,当时的军团政委王震接见了他们。合影留念后,王震同志向这些苗族子弟授予“苗族独立团”旗帜一面,步枪九支。随即,当地成立了一个苗族游击队,并与红军一起,开展对官僚地主、土豪劣绅的斗争。同年2月26日,国民党万耀煌纵队在大方七家田将军山向红军发起进攻,战斗中的伤员被转移到八堡喜鹊苗聚居地进行及时医治。 1983年8月,大方县党史办找到了照片中健在的王义佳、李仪竹两位苗族老人,并向王震同志致信。王震同志立即派员到大方县接见上述两个老人,表达对喜鹊苗同胞的感激。次年7月,当年红二方面军六军团政治巡视团主任谢忠光同志,再次受王震同志委托前往六寨看望这两个老人。 现在,这张珍贵的照片一直被当地政府珍存,将一段苗族同胞与红军战士的生死情谊定格为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