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人的家园,既柔媚秀丽,又峻逸雄奇;既令人心旷神怡,又叫人志壮力强。王阳明大儒面对黔中山水慨叹道:如此秀丽的景致,即使是从来不懂游山玩水之趣的凡夫俗子,也都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
历史上,夜郎常被视为蛮荒流放之地。仅在唐朝的300余年间,被谪贬流放到今天贵州境内的官员,就有三四十人之多。以擅长写边塞军旅生活闻名的诗人王昌龄,晚年被贬至龙标即今天贵州的锦屏;《陋室铭》一文的作者刘禹锡,也曾被贬至播州即今天贵州的遵义。还有一个更了不起的大诗人————被称为“谪仙”的李白,58岁时,因为受到永王李磷谋反案的牵连而获罪,流放夜郎,三载后遇赦才得以返回浔阳旧地。李白当年的流放地,是唐贞观六年设置的夜郎县。该县历唐、五代、宋,存在了478年,其县治设在夜郎坝,而夜郎坝这一地名竟一直沿用至今,历时1360余年,现为桐梓到夜郎镇政府所在地。翻开《李白全集》,可以找到许多涉及作者流放夜郎的诗句,如“三载夜郎还,于兹炼金骨”、“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万里南迁夜郎国,三年归及长沙风”等等。李白在《望木瓜山》一诗中写道“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客心自酸梦,况对木瓜山”。今天,在距夜郎坝40公里处有座山,山名恰恰就叫“木瓜山”。在《清史稿》删留的未刊行余稿中,有李白的《咏娄山石笋》诗一首:“石笋如棹笔,悬于山之巅。为有不平事,予之书青天”。历代的骚人墨客,也曾就李白流放夜郎之事,写下过许多诗文,如唐朝张祜的《梦李白》一诗,便有这样的句子:“辛苦夜郎归,知音聊复稀”;宋代的苏轼也在《沿流馆中得二绝句》中写道:“李白当年流夜郎,中原无复汉文章”。
被梁启超称作“豪杰之士”的明代大儒王阳明,因于明正德年间上书平冤狱,触努宦官刘瑾,被贬到了龙阳即今天贵州的修文县。在任龙阳驿丞的三年中,王阳明于城外龙冈山创办了龙冈书院。他授徒讲学,听讲者常常把院子挤得水泄不通;在这里,他创立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学说,不仅被称为中国儒学的最后一个高峰,而且扬波海外,直接影响到了日本的“明治维新”。走进龙冈山绿阴深处,参天古木怀抱中的这座古建筑,就是人们为纪念王阳明而建造的王文公祠。似乎是历史的一种回声,就在这位儒学大师被贬至龙阳430余年后的1938年,一位大名赫赫的抗日将军张学良,又一度被囚禁在这座四合院的右厢房中。息烽县阳郎坝,本是个湖光山色令人神往的去处,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局却在此设立了一所关押、屠戮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的秘密监狱————息烽集中营。共产党人罗世文、车耀先、宋绮云、韩子栋、张露萍,以及爱国将领杨虎城、黄显声,爱国人士马寅初、张醒民等人,都曾先后被关押在这所监狱中……
贵州果真是一片只配流放罪臣的穷山恶水、一块令人满目凄凉的蛮荒之地吗?还是让我们来看看王阳明谪居龙阳期间写下的这些诗句吧:“谪居亦自多清艳,门外群峰玉笋尖”(《晓霁用前韵书怀二首》);“白鸥乱浴清流上,黄鸟双习绿树间”(《春行》);“稚犬吠人依密槿,闲凫照影立晴潭”(《村南》);“松林晓映千峰雨,枫叶秋连万树霞”(《南庵次韵二首》);“沿溪涉危石,曲洞藏幽深”(《水滨洞》);“山光如练落长松,云际天桥隐白虹”(《过天生桥》)……一幅幅多么令人赏心悦目的画图呀!在《重修月潭寺公馆记》一文中,这位乐不思蜀的大儒更是对黄平飞云崖大加赞赏:“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而惟至兹岩之下,则又皆洒然开豁,心洗目醒”、“天下山水之秀聚于黔中,黜中山水之秀聚于斯崖”,他连连慨叹道:面对如此秀丽的景致,即使是从来不懂游山观水之趣的凡夫俗子,也都会流连忘返,久久不忍离去。
在遵义、桐梓交界的黔北门户娄山关,我们领略到的,则是另一番充满阳刚之气的壮美。“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遵义会议召开前后,战略转移中的红军,就在这地势险峻,层峦叠嶂的兵家必争之地,两度打败黔军,取得了长征途中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为北上抗日开辟了道路。
黎平会议会址,1934年12月,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会议,否定“左”倾冒险主义路线,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为统一全党认识奠定了思想基础。
遵义一座名扬天下的小楼,便是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1月15日至17日,这里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经过这次会议,在毛泽东正确路线引导下,伟大的红军在贵州演绎了一部令全世界震惊的历史传奇。从此,中央红军和红军二、六军团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绩;红军足迹踏遍贵州67个县,攻占县城35座;并先后建立了黔桂边革命委员会,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遵义县、湄潭县、习水县、瓮安县革命委员会,桐梓县苏维埃政府,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等县以上的政权组织和551个区乡苏维埃政权。贵州各族儿女不仅建立起独立团、游击队、黔东纵队、贵州抗日救国军等十几支革命武装,而且有数万群众直接加入了红军长征的队伍。
仁怀茅台镇赤水河的西岸,矗立着一座“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遵义会议后,只有3万余人的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的指挥下,辗转腾挪,虚实并用,出其不意,四渡赤水,以灵活机动的战术,粉碎了40万“中央军”和地方军的围追阻截,踏上了完成移师陕北战略任务的胜利征程。
飞渡乌江天险,是红军在贵州创造的又一个军事奇迹。乌江只有一条,而红军却成功地抢渡了乌江数次;1934年底,中央红军红九军团和一军团先遣部队在这里(回龙场红军抢渡乌江遗址)击溃渡口守敌,抢渡乌江,为红军大部队进军遵义清除了障碍;1935年1月2日,红三军团由此(茶山关红军抢渡乌江遗址)突破乌江,击溃黔军,进军遵义;乌江的这一地段(江界河红军抢渡乌江遗址)水深流急,两岸陡峭,1935年1月2日至5日,红一方面军第二师抢渡乌江,击溃黔军侯之担所属林秀生部,打开了进军黔北的通道。
夜郎人的家园,既柔媚秀丽,又峻逸雄奇;既令人心旷神怡,又叫人志壮力强,在中国的版图上,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总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而局部地形,则变幻莫测,起伏多端,峰谷相间,山岭连绵,其中又有溪泉密布,河流纵横。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高原型气候,降水丰富,日照充足,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温度为15℃,可谓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经过16亿年的漫长历程,无数次沧海桑田的地质变化,终于造成了贵州这块神奇的土地:从海洋到陆地,从陆地到高原……沉积成岩、板块活动、火山爆发、岩浆侵入、构造抬升、冰川活动,以及岁月的风化剥蚀,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将这里塑造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大公园!
直到寒武纪的时候,这里仍是一片动荡的海洋,如今,大海的波涛已凝成了颠连起伏的群山;东面是巍峨的武陵,西面是磅礴的乌蒙,南边有秀丽的苗岭,北边是雄奇的娄山关……登上贵州高原,耳边回荡的是千峰万岭的山呼海啸;眼前呈现的是群峰奔涌的浪滚涛翻。
山无水不青,水无山不秀。连绵的山脉间,密布着江、湖、溪、泉,赤水、乌江、清水、红水、都柳江、南盘江、北盘江……大小河流有上千条之多;草海湖泊群、潭池、天鹅池、花溪、石阡温泉群……星罗棋布,把个贵州高原点缀得熠熠生辉。
如果没有见识过贵州的溶洞,恐怕我们永远也不会真正理解“别有洞天”这个成语的丰富内涵。在贵州,具有旅游价值的溶洞有1000多个;全国已知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大洞共有10个,而贵州便占了8个。可谓无处不山、无山不洞,而且还是无洞不奇:全长千米的织金洞,生成于两亿多年的石灰岩中,洞内沉积丰富,钟乳石、石柱、石幔、石珊瑚、石珍珠、卷曲石,琳琅满目,异彩纷呈;面积60平方公里的龙宫,在中国旅游岩溶穴湖中占了3个“最”———即洞最长、瀑布最高、天然辐射率最低。驾一叶扁舟,穿过奇异的洞穴瀑布,观赏五个洞厅“吞石为洞,吐石为花”的神采,不由让人浮想联翩,仿佛真的进入了传说中的仙境。
在黄果树瀑布群中,被称作“中华第一瀑”的黄果树瀑布,不仅以银河九天落的壮观气势摄人魂魄,而且还是世界上惟一能够从上下、左右、前后、内外来加以观赏的瀑布。马岭河峡谷的瀑布连成了串,一条条倒挂的长江,伴着震耳欲聋的轰鸣飞流直下,其中落差百米以上的瀑布便有10多条。在“千瀑之乡”赤水,352条溪流上分布着上千条瀑布,其中的十丈洞瀑布与黄果树瀑布相比,虽窄了1.2米,但却高出9.4米,故当仁不让地赢得了与黄果树瀑布并称的“中国飞瀑双绝”的美誉。
茂兰喀斯特森林是国家自然保护区,也是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中的成员,两万公顷原生乔木密密匝匝,将这片碳酸盐岩石形成的山地覆盖了90%以上。赤水燕子岩、遵义凤凰山、安顺九龙山、三都瑶人山、贵州长坡岭等国家森林公园,仅仅是贵州数以百万公顷计的林海中的几朵璀璨的浪花罢了。在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蓬蓬勃勃地生长着13万株珍稀的“活化石”————桫椤,这种摇曳多姿的大型树蕨,已在地球上存在了五亿七千万年,两亿多年前的恐龙,就曾把它作为赖以生存的食物。盘县妥乐村有一片银杏林,树龄超过百年的古银杏树便有1200余株;而世界上最高大的古银杏树,则岿然屹立在福泉市的李家湾寨旁,它的树龄已有3000余年,树高50米,胸围15.2米,需十多个人携手才能将它围抱过来。榕江县有榕树510余株,位于忠诚镇东门大桥头河岸的一株古榕树树龄达300余年,高约30米,枝叶覆盖直径60多米,覆盖地面达0.27公顷。珙桐属中国特有的单型属植物,因1868年在中国首次发现,并因花似白鸽,而被称作“中华鸽子树”。每年四五月间,梵净山珙桐群鲜花怒放,犹如千百万只白鸽聚集在枝头。贵州,常年浸泡于鲜花的海洋中:从深秋到次年早春,赤水的百亩山茶花争奇斗艳;早春三月,雷公山的万亩玉兰竞相报春;四五月间,黔西、大方交界处的百里杜鹃开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在贵州,就连石头也充满了能歌善舞的灵性:泥凼石林,属于高原喀斯特继承性发育的喀斯特锥峰石林,玲珑小巧,多彩多姿;修文石林、福泉石林,则让我们见识了天然的石桥、石门,石宫中的石床、石凳、石椅、石碗、石盘,和石花园中的石菜、石豆、石牡丹;赤水丹霞崖呈现给世人的,是红绿相间的大俗大雅;梵净山的蘑菇崖、万卷书崖,则匪夷所思得令人目瞪口呆;而被誉为“天然盆景”的天星桥水上石林,几乎包括了喀斯特的所有特点,堪称一方绝胜。
在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三大区域中,我国的华南地区面积最大、发育最充分,而它的核心部分,正是在贵州。融山、水、洞、瀑、林、石为一体的喀斯特岩溶奇观,把夜郎人的家园扮得如花似锦、光怪陆离……踏上贵州的土地,处处景象万千,扑面而来的美景令人心旌摇荡,目不暇接。
仁怀有个茅台镇,因生产“国酒茅台”而闻名天下。如今,仅“茅台”二字的品牌价值就高达70个亿;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首次参展的茅台酒因包装粗糙而备受冷落,酒厂代表情急生智,假装失手打碎了酒瓶,四溢的酒香立即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就这样,茅台酒一举夺得金牌,从此名声大振,享誉全球。除了茅台,贵州还有董酒、习酒、青酒、安酒、鸭溪窖酒、朱昌酒等数十种佳酿。清代学者郑珍有过“酒冠黔人国”的说法。确确实实,贵州完全有资格被称为中国的美酒之乡。“风来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香”。贵州的酿酒史已有2000余年,酒文化在这里可谓渊源有自。走进遵义酒文化博物馆,面对着出土于夜郎故地的汉代酒具,张开双手,我们似乎能触摸到浓烈、清新、质朴、香醇的夜郎乡魂。
能够酿造琼浆玉液的家园,自然会养育无数英才!在贵州的城镇村寨以至犄角旮旯走走转转,像这样“光宗耀祖”的牌匾,会屡屡出现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明、清两代的548年间,贵州便出了6000名举人、700名进士和3名状元。
丁宝祯,清末贵州平远人,咸丰进士,曾任山东巡府、四川总督等职,是山东机器局和四川机器局的创办者,“洋务运动”的干将之一。因授“太子少保”之衔,被人尊称为“丁宫保”。如今人们餐饭上常见的“宫爆鸡丁”,即得名于当年丁家宴请宾客时的菜肴辣子炒鸡。
张之洞,同治二年进士,清末著名的洋务派首领。出生于贵州的贵阳,少时文才出众,11岁即为全省学童之冠。这篇镌刻于安龙招堤半山亭的《半山亭记》,就出自这位早慧的神童之手;年仅12岁,他的第一本诗文集就已经在贵阳出版了。
邓恩铭,荔波玉屏镇人,水族。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2名正式代表之一,而且是惟一的少数民族代表;后曾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山东省委书记;1928年因叛徒出卖被捕,1931年被杀害时,年仅31岁。
王若飞,明初屯守贵州的“屯堡人”的后代,出生于安顺北街王家巷。1921年赴法勤工俭学,参与发起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赴苏联学习,后出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31年回国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历任陕甘宁边区党委宣传部长,十八集团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等职,1945年当选为中央委员。1946年随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进行国共和平谈判,返回延安时因所乘飞机失事,以身殉职。
周逸群,铜仁人。1919年留学日本,1924年进黄埔军校学校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在南昌起义中,更发挥过特殊的重要作用,他还是人们熟知的“洪湖赤卫队”的创始人之一。1931年,在开辟洞庭湖根据地时英勇牺牲,时年35岁。
陈怀珍,字蕴瑜,平坝天龙屯堡人。毕业于贵阳讲武堂,1921年参加过孙中山讨伐广西军阀陆荣廷的战斗;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部奔赴前线,在“徐州会战”中战死沙场,被国民政府追授少将军衔,树为英烈;1986年,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只又一只金凤凰,不断从贵州振翅高飞,活跃在当今的政界、社会科学界、经济实业界、科技教育界、文学艺术界等领域。
……听着山坳深处希望小学传出的朗朗读书声,我们有理由坚信:明天,我们再用“人杰地灵”这四个字来评价贵州,一定会更加名至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