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聚集的贵州,是一个歌舞的海洋。黎平、从江、榕江一带的侗族,年幼的学歌,年轻的唱歌,年老的教歌,世代相传。侗歌大都旋律优美,曲调多样,内容丰富,而且因词选调,歌与词水乳交融,既有独唱,也有合唱。侗族“大歌”一领众和,高、低声部合唱,歌声宏亮,气势磅礴,曲调庄严,音域宽阔,反映出侗族人民坚强、豪迈的性格。侗族的芦笙舞,多由舞者边吹边舞,有独舞,也有集体舞,参加人数不限,风格淳朴健康,生活气息浓郁。
侗寨的鼓楼、花桥都是公共建筑。鼓楼是侗家房族的标志,一般一个村寨有多少个房族就有多少座鼓楼,它是全族议事、集会、娱乐、休息的场所。鼓楼是杉木结构的塔形建筑物,底为四方形,上面为多角形,楼层均为单数,最高的是从江县的高千寨鼓楼,有15层,整个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部用桦槽衔接。建于河溪之上的花桥也是侗寨的特有建筑物,与鼓楼有异曲同工之妙,除了石砌墩以外,都是用杉或其他木材作建筑材料。桥面的楼、廊、柱、枋,都不用钉铆衔接。花桥既是便利行旅的桥梁,又是供人避风躲雨的地方,所以又称“风雨桥”。
贵州玉屏县朝阳、大湾一带侗家人宴请亲朋好友或贵客时,都要拿出自酿的陈年醇和米酒。并邀请本村寨德高望重的人来作陪,十分热闹。侗家人讲究的是“酒满敬人,饭满侮人”。所以,斟酒必须斟满。敬酒劝酒的声音越宏亮,表明气氛越热烈,宾主越友好。喝酒时,还往往以友情、丰收、祝颂为题对唱酒歌。散席之前,男女主人还要给大家斟一杯“团圆酒”,互致敬意,一饮而尽。
“抢花炮”是贵州、湖南、广西侗族群众广泛开展的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黎平、从江等县的侗族选手,便会穿上节日的盛装,乘船沿都柳江南下,到毗邻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富禄参加花会,“抢花炮”是花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花炮分为头炮、二炮、三炮。据侗族老人传说,抢得头炮象征“吉祥如意”,抢得二炮象征“风调雨顺”,抢得三炮象征“五谷丰登”。“抢花炮”具有强烈的对抗性,攻防转换快,既要有个人突破,又要有整体的配合。这项活动已引起国内外体育界人士的关注,被誉为“东方的橄榄球”。侗族有专门的摔跤节,是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五日和三月十五日。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至少有上百种。这是因为不仅各个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服饰,而且同一民族中也因支系不同而在衣装穿戴上有一定的差异。黎平、从江、榕江地区的侗族服装以轻便、单薄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