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一个人站在一根直径约20厘米,长约5米的竹竿上漂浮于水面划行,并且在竹竿上表演高难度的动作吗?这种在金庸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水上漂”功夫,就是有着“水上芭蕾”之称的贵州少数民族绝技——独竹漂。 独竹漂,曾被称为“划楠竹”、“划竹竿”、“独竹竞划”、“独竹舟”等。它是生活在赤水河畔的人们,从长年累月的生产劳动中提炼出来的,历经上千年的传承发展演变而成的原生态体育活动。其最早是居住在赤水河两岸的人们为了解决交通出行问题而发明的。由于赤水生产竹子,常常使用一根楠竹作为水上便捷的交通工具。这门绝技便世代相传下来。赤水河畔的楠竹是最好的独竹漂工具,不仅粗细均匀,而且承重量大。一根竹子可承重120斤左右,最多的可承重150斤。这可能也是独竹漂运动产生于赤水流域,并流传兴盛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今,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门绝技最初的功能已经淡化,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表演项目,甚至是一个比赛项目,从而成为贵州旅游的一个品牌和民族运动项目比赛的一个优势项目。在独竹漂运动中,漂手们赤脚踩在漂流于水面的单棵楠竹上,手执一根细竹竿为“桨”,依靠细竹竿的划动实现水上漂行,并在漂行中做各种动作。不仅有列队、方阵的变化,还可实现倒退、转身、绕弯、换竿和“乘风破浪”、“金鸡独立”、“一字腿”、“劈腿漂”、“翘竿漂”、“弓步漂”等各种高难度的姿势。尽管水中的竹竿非常湿滑,但是漂手们却漂行水上如履平地,颇有“一苇渡江”之妙。 练习独竹漂不但能锻炼人们水上的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还能激发人们征服自然的拼搏精神和勇气。所以,独竹漂无论从它的独特性、娱乐性、观赏性、挑战性,还是竞技性等多方面评价,都具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质。无论作为推广旅游表演,还是发展竞技比赛,都具有非常广阔前景。 通过我省专家的挖掘、整理、论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已将“赤水独竹漂”收纳在内,从而为这项贵州少数民族特色体育项目走上各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大舞台创造了条件。当前,相关部门正以积极的态度来保护和发展这一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高度的品牌意识,着力弘扬这份民族体育的无形资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999年,独竹漂曾作为水上表演项目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首次亮相,即得到了专家们一致好评,并以最高评分夺得水上表演金奖,独竹漂运动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从2004年起,为争取将该项目列为我省承办的2011年全国第九届民运会竞赛项目,贵州省民委、贵州省体育局和有关专家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包括项目论证、规则起草与审定。省内推广开展与比赛等。经过长期的挖掘、整理、编写,制定了《独竹漂竞赛规则》(试行),已通过了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的申报和国家专家组论证。 2009年7月,由省第九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筹委会、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主办,黔东南州民委、州体育局、麻江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09年全国龙舟暨独竹漂邀请赛在麻江县下司镇举行。这为备战第九届全国民运会、培训裁判队伍和锻炼运动员队伍、进一步推广独竹漂运动奠定了基础。届时,独竹漂将成为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中把贵州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纳入竞赛项目的唯一一项运动。但因独竹漂项目的比赛器材为竹制品,在标准化问题上尚有欠缺,需尽快拟定出解决比赛器材标准化问题的方案,以便于进一步推广这项民族民间体育运动。
◆ 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水各大寨 ◆ 布依龙灯艺术之乡—贞丰珉谷镇 ◆ 中国砂仁之乡—贞丰县连环乡 ◆ 中国布依戏艺术之乡—册亨 ◆ 古茶之乡—黔西南 ◆ 野场:吉巴达艺术之乡 ◆ 中国空心李之乡—沿河•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