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地方特产 | 特产杂谈 | 特产之乡 | 说说贵州 | 古老传说 | 民族风情 | 地方风情 | 贵州旅游 | 贵州小吃 | 地方民族 | 地方名人 | 供求信息 | 投资信息
 
特产分类: 果蔬 | 粮油米面 | 特色食品 | 滋补营养品 | 休闲零食 | 辣椒系列 | 工业产品 | 风味小吃 | 工艺特产 | 轻纺特产 | 特色服饰 | 烟|酒|茶|饮 | 农林特产 |
地区分类: 贵阳市 | 遵义市 | 安顺市 | 六盘水市 | 毕节地区 | 铜仁地区 | 黔东南州 | 黔南州 | 黔西南州 |
本站搜索
中国刺梨之乡龙里县20万株优质刺梨苗待售  会员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老传说 >> 饵块粑的起源

饵块粑的起源

我要打印   IE收藏
文章来源:贵州特产网添加人:admin添加时间:2013/11/9 12:29:45 浏览量:6430

美丽故事—饵块粑的起源

 

  据考证,布依族起源于古代濮族(蜀国八族中的一族)的一支和百越(古代南方诸族的泛称)的一支。濮族是我国古代南方一个很大的族系,因与楚人在江汉流域进行的战争中失败而被迫向贵州、云南一带迁徙,在北盘江畔与百越民族融合形成“濮越”民族,即布依族。据当地布依族传闻,由于濮族人在战败后向贵州迁移过程中,不便生火做饭,百姓饥困不一,族人只好用围于腰间的长布带和头上的帕子(布依族人头上包裹的布带)缝成圆筒状,将煮熟的米饭装入布包,背于双肩,长途跋涉于迁徙的路途中,米饭在途中经过日日夜夜长时间的风吹、雨淋、日晒,并在行军休息和途中夜晚睡觉时的滚压,几经揉挤,变成饭粑。濮族人用自己随身携带的小刀将其切成小块烧煮,烧烤时小块的米粑烧得变糊起泡,极其象人的耳朵,当时被濮族人称之为“耳”粑。在整个迁徙过程中,濮族人就靠吃这种“耳”粑及野菜维持生存、充实体力、抵御疾病,从而渡过了难关,挽救了整个“濮越”民族。后来布依族人为了纪念“耳”粑在迁徙过程中的丰功伟绩,视其为一种吉祥、神奇的食品,就用其来年夜祭神、岁朝奉供祖先,成为一种节日食品。

美丽故事—饵块粑的起源

 

  后于1652年,明朝灭亡后,南明永历皇帝在逃亡过程中,经广西迁入我省安龙,永历仓皇奔逃到达安龙时,生下一场大病,全身发冷,无奈中进入当地一农户家休憩养病,巧逢农户家正在打“耳”粑祝寿,众人见状,提议用布包将刚打好的烫热“耳”粑包住当作枕头,为其取暖御寒,永历皇帝才得以救助。烫热的“耳”粑经永历皇帝当作睡枕后,逐渐冷却成类似于“枕头”状的外形,“耳”粑因此被布依族人作为皇室之物称为“枕头粑”,象征着健康、吉祥与安康。

美丽故事—饵块粑的起源

 

  布依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本民族文字。随着汉字的引入,“耳”粑作为一种食品,食用时又需切成块状,名称上便被汉化称为“饵块粑”。打“饵块粑”过年已属于当地布依民族传统的一种风俗活动,通过祖祖辈辈流传至今,每到大年除夕之前,当地的民族每家每户都要用本地方独特的优质“豌米”,将其煮熟后趁热用杵舂成米咨,冷却后可切片、切丝后将其以蒸、煮、煎、炒、炸等方式食用,成为当地民间过年过节不可缺少的一种活动。当地民族认为“饵块粑”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是一种吉利、神奇的象征。每每在客人到来或浓重的节日,都会用自家亲手舂的“饵块粑”款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戚朋友,以示热情与祝福。

美丽故事—饵块粑的起源

 

由于“饵块粑”具有其独特口味和多种食用方法,除了过年过节食用之外,已成为当地人不可缺少的主食之一,养育着勤劳善良的布依人民,逐渐被人们日常生活所接受。由于外地人口音不一,又被称为“二块粑”“饵快粑”等。

相关信息
· 黔菜出山—酸菜饵块粑 (2/15/2010 5:31:54 PM)
· 饵块粑的起源 (11/9/2013 12:29:45 PM)
· 【今日贵州美食推荐—布依饵块粑】 (4/20/2016 11:18:20 PM)
查看留言
用户留言

   贵阳市    遵义市
   安顺市    六盘水市
   毕节地区    铜仁地区
   黔东南州    黔南州
   黔西南州

 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水各大寨
 布依龙灯艺术之乡—贞丰珉谷镇
 中国砂仁之乡—贞丰县连环乡
 中国布依戏艺术之乡—册亨
 古茶之乡—黔西南
 野场:吉巴达艺术之乡
 中国空心李之乡—沿河•沙..

更多>>>
 产 品 推 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请您留言 
 贵之州特产网 Copyright © 2006 gztc.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问者
『本站资料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我们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贵州特产网 http://www.gztc.com.cn
如转载本站资料,请标明出处。
黔ICP备06001651号